弘扬抗战精神 加快盐城振兴 把红色盐城建设成为现代化盐城(代序)
1第一章 盐城沦陷
1.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大地兵连祸结。国民党地方当局苟且偷安,盐城民众奋起救亡
12. 日军由南通一路北犯,攻城掠地,国民党军先丢东台城,后弃盐城而走,退至阜宁后,虽组织抵抗,但军事失败在劫难逃
63. 侵华日军武装到了牙齿,嚣张无比,凶残至极。侵略铁蹄所指,生灵涂炭,狼烟突起。侵略者暴行累累,罄竹难书
16第二章 不甘奴役的人们
1. 日军暴行激发起盐城人民的强烈愤慨。东台唐柳民众不甘欺凌,组成讨伐大军,大灭侵略者的威风
222. 阜宁北沙民众自发组织起自卫队,御敌防匪保家园,与出扰之敌激战两日
273. 三套小刀会在外敌入侵之下揭竿而起。龚庄血战,葬日军于火海之中,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甘奴役的气节
314. 国民党军某排排长杨广山率全排官兵请命出战,终因“寡众悬殊,全排壮烈牺牲”
345. 马玉仁曾经为匪,口碑欠佳,但他亦具民族正义感,率部屡战日军,最终捐躯黄沙港,实践了他“抗日不计生还”的誓言
36第三章 重建盐城党的工作
1. 党的外围组织在淮阴打出苏北抗日同盟会旗帜,宋泽夫等一批地方开明人士积极响应,参与盐城、东台、阜宁分会的筹建
412. 在盐城党的工作仍为空白的情况下,外地党组织从南北两线向盐城地区派遣骨干力量,建立起盐城、阜宁等县委组织
453. 党组织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恢复和重建。特别值得一提的有三位“女英雄”,她们确实属女中“豪杰”
49第四章 打出一片晴朗的天
1. 黄桥决战后,八路军、新四军胜利会师盐城狮子口,标志着一步伟大的行动结束,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来到
552. 抗日根据地开辟后,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相继建立。盐城人民处于共产党保护之下,呼吸到民主政治空气
623. 沿海人民饱尝海啸之苦,修筑海堤迅速提上议事日程。半年后,黄海边一条绵延百里的捍海长堤平地而起
71第五章 抗日中流砥柱
1. 解决华中军事指挥的统一问题成了华中党的当务之急。华中总指挥部成立一个星期后,从海安移驻盐城
812. 在新四军重建军部大会上,陈毅的就职演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新四军历史由此揭开了崭新一页
863. 在盐城“四月会议”上,华中局正式成立。阜宁单家港因见证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的召开而被载入史册
904. 新四军要在盐城办抗大,报名处人头攒动,气氛热烈。抗大五分校成为培养军政干部的摇篮
955. 鲁艺分院的学员来自四面八方,在盐城接受抗战“洗礼”。他们走过了风风雨雨,历经了艰苦的考验
986. 刘少奇兼任华中党校校长并亲自授课。《论党内斗争》讲稿公开发表后,毛泽东要求“为每个同志所必读”
1037. 《江淮日报》“是华中人民的喉舌”。通过“中华邮政”,报纸广泛发行到敌占区、国统区及各抗日根据地
1078. 刘少奇说:“华中敌后抗战局面打开后,我们要建立银行,发行自己的钞票”。江淮银行应运而生
1129. 文化人云集盐城,盐城也因之而被誉为“文化城”。“苏北文协”代表大会的召开,给苏北新文化运动带来福音
117第六章 血色记忆
1. 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分四路直扑盐城。新四军军部决定“避敌锋芒,待机反击”。苏北根据地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
1272. 为策应盐阜区反“扫荡”,新四军一师发起裕华之战。王必成说:“这是一次硬仗”:战斗中,一辆辆“土坦克”冲向敌堡
1303. 北秦庄遭遇战中,鲁艺分院损失惨重。八名女学员宁死不屈,跳入水中,丘东平、许晴等壮烈牺牲
134第七章 烽火摇篮
1. “盐阜区,三个旅,七旅八旅新安旅”。刘少奇交给新安旅行团一个任务:“组织十万儿童”
1422. 以何士德为团长的军鲁工团、以孟波为团长的3师鲁工团先后成立,“鲁艺”的旗帜继续高高飘扬
1473. 陈登科说:《盐阜大众》报培养了上千名工农通讯员,我不过是其中一个。 《盐阜大众》报弥补了《盐阜报》的不足
1514. 这个大众书店可谓“天之骄子”,成为陈毅经常光顾之地。书店开张,购书者络绎不绝
1555. 行署主任曹荻秋说:“教唱一首歌曲,抵得上一堂政治课。”在苏北,音乐已不单纯是艺术,而是抗日的利器
1586. 墙头诗短小、精练、通俗,深受群众欢迎。在辛劳和林山等的倡导下,盐阜区也掀起了颇有声势的墙头诗运动
1637. 大批文化人云集阜宁,陈毅决定在阜宁卖饭曹设“文化村”,成立湖海艺文社。苏北敌后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69第八章 战地黄花分外香
1. 阿英说:我到苏北后,才得知这是陈毅的主意。80万字的《敌后日记》翔实记录了阿英在盐阜区的战斗生活
1762. 贺绿汀由香港辗转上海等地来苏北。刘少奇要他去延安。他说:“我希望在此至少再留半年”
1813. 邹韬奋访问苏北后,感慨地说:我过去从事民主运动只是隔靴搔痒。他打算在苏北办一个刊物,写一本关于苏北的书
1854. 范长江历经艰辛来苏北,竟然走了9个月。他将关于苏北的见闻发往延安,毛泽东批阅在《解放日报》刊载
1905. 《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许幸之穿过日伪封锁线,投身苏北抗战,于是便有了苏北诗协、中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苏北分会
197第九章 一方热土
1. 为巩固盐阜区的斗争,刘少奇指示成立盐阜区党委和行政公署。根据地党和政权建设成绩斐然
2042. 盐阜区群众工作扎扎实实,仅四个月内,即组织起群众18万。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是一个奇迹
2113. 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但这一运动的开展也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
2154. 继盐城卫戍区成立和“主力部队地方化”后,地方游击武装和民众武装迅速发展,成为一支抗日生力军
219第十章 和衷共济
1. 在盐阜区士绅座谈会上,陈毅发表长篇演说,高度赞扬盐阜区士绅、名流团结抗日精神,与会代表深受鼓舞
2242. 参议会是抗战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盐阜区首届参议会成立后,为抗日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2283. 副参议长宋泽夫禀性刚直,爱憎分明,其投枪匕首般的文章如同战斗的檄文。陈毅誉之为“苏北的鲁迅”
2324. 庞友兰说:与刘少奇晤谈,“如酒解醒,如梦初醒,如坐春风,如沾雨露”
2385.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杨芷江积极投身抗日,拥护民主政府,正如他和陈毅诗中所言:“留取一腔新热血,与君共溉自由花”
2426. 根据地形成了生气勃勃、颇具特色的文化统一战线。一根文化纽带,将文人学者、开明士绅、社会名流牵系在一起
247第十一章 一场血与火的洗礼
1. 从一份缴获的日伪文件中得知,敌人对苏北将发动空前大“扫荡”。抗日军民被迅速动员起来,严阵以待来犯之敌
2532. 敌人纠集重兵,气势汹汹扑向盐阜区,寻找新四军主力作战。新四军3师避敌锋芒,机动作战,敌人到处扑空
2563. 在敌狼狈窜逃之际,新四军3师对敌展开军事反击。单家港、陈集、八滩三战,“烈烈轰轰,夺敌之气”
2634. 艰苦的反“扫荡”斗争中,盐阜区开明士绅与新四军密切合作,留下一个个感人故事
2685. 反“扫荡”胜利后不久,在芦蒲乡下矗立起一座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一串光辉的名字背后,刻录着一桩桩英雄壮举
274第十二章 自强不息的三大运动
1. 面对敌人的枪弹,他们冲锋陷阵,在所不辞。在精兵简政浪潮扑来时,对他们却成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2832. 为了粉碎敌人的封锁,克服物质匮乏,渡过艰难困苦,根据地军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2873. 在根据地党员干部中,进行了一场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增强了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93第十三章 人民越战越强
1. 在不到半年时间内,敌人集结重兵,先后两次发动对两台地区的大“扫荡”,在两台抗日军民反击下遭到惨败
2982. 滨海地区民众饱尝日伪侵害之苦,新四军发动攻势,予出卖灵魂、甘心附敌、为虎作伥的徐逆继泰以沉重打击
3023. 新四军3师打响局部反攻第一枪。面对胜利的战果,副师长张爱萍情不自禁,挥毫写下《南乡子·解放陈家港》词一首
3054. 日本侵略者实施“以战养战”政策,设立伪苏北“屯垦”总署,精心策划军事“屯垦”。台北、盐东县抗日军民奋起反击
3105. 合德攻坚战中,3师参谋长洪学智亲临前线指挥,新四军指战员与敌鏖战两天两夜,夺回苏北沿海重要口岸
3216. 日伪调整苏北兵力部署,企图作困兽之斗,盐阜抗日军民展开攻势作战,又一次粉碎日伪“扫荡”
3277. 地委书记为民兵英雄、民兵模范颁奖。民兵英勇杀敌保家乡的英雄壮举,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332第十四章 战斗在同一条战壕里
1. 国际友人罗生特,精通医术,在新四军的帮助下来到苏北,以他的一技之长服务于中国抗日军民
3422. 一名德国人,自踏上中国这片土地起,就与中国事业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苏北根据地蓬勃发展的抗日事业也深深吸引住他
3473. 在苏北抗日战场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抗日力量——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它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3524. 新四军中的朝鲜爱国志士倡仪组织抗日团体,藉以团结朝鲜青年。+D61陈毅致函祝贺,称朝鲜志士的举措为“宏谋远见”
3585. 美国飞行员遇险跳伞降落于湖垛“伪化”区,当地抗日干群奋力保护美国盟友,3师副师长张爱萍盛情接待
3626. 粟裕获悉美国飞行员落难于台北海边,派主力保护。新四军以一名副营长和一个班战士生命的代价,使美国盟友虎口脱险
371第十五章 对日寇最后一战
1. 在东西方反法西斯战场喜讯频传的时刻,新四军第3师发动强大的军事攻势,一举收复阜宁城
3782. 日本投降后,作恶多端的伪旅长谷振之坐等国民党“收编”。为了严惩谷逆,苏中新四军发起大中集战斗
3873. 伪4军盘踞盐城,作困兽之斗。苏北、苏中抗日军民对敌展开强大的军事、政治攻势。沦陷多年的盐城回到了人民手中
392编后记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