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 相关
共 2145 条 25 / 143
361
知识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王学成的生平事迹,他是一位身体残疾的修理工人,从事机电修理业多年,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断探索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进,先后研制出一种快速充电机,产值和税利都很可观。他还关心残疾人事业,办理了按摩康复中心,并且举办多期机电修理培训班,...
362
知识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黎辉洪的专业制种致富经历,他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掌握的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代省外育种队繁育不育系、代鉴定杂交水稻、玉米优良品种和自己制种等三条门道经营,逐步扩大承包土地面积,成为专业制种能手和致富典型。
363
知识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苏开香在贫瘠的土地上建立家庭立体农场的历程,他认真考察和分析本村资源、气候、土质,种植椰子、橡胶、芒果等经济作物,并在果树间养猪、鸭、鸡等,同时在山坡上牧羊、放牛,形成了以短养长,以养促种,相辅相成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他的成功吸引了...
364
知识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陈亚良如何通过种植和经营农业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转变。他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扩大经营范围,通过劳动和勤奋,最终实现了家庭经济繁荣。
365
知识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蓝启清如何带领青年联合体在龙密村开荒种植橡胶,形成了统分互补的经济格局,在经过8年艰苦创业后取得了巨大成功。龙密村村民们也跟着行动起来,掀起了一股开荒种植橡胶的热潮,最终使全村村民脱贫致富。
366
知识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育才乡龙密村农民董程林如何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荒山上通过种植橡胶和其他经济作物以及经营家庭副业等方式,摆脱贫穷,最终实现了家庭经济繁荣的故事。
367
知识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共产党员洪亚金在雅亮乡三用村通过创业拓荒、发展特色产业、办学带教等途径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艰苦创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368
知识出处: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 类型: 正文
杨常机是儋州市和庆镇人,初中毕业后随妻子落户娘家,定居雅亮乡。他靠种木薯、养鸡、养猪、养鱼,年收入约4万元。他发挥山的优势,向山取宝,种上橡胶和大叶桉,为荒山注入绿色的生命。他所在的明善六队1988年才开始种植木薯,现在已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
369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崖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包括1968—1970年的知青上山下乡高潮、1972—1977年的知青上山下乡高潮、1978—1982年的调整、结束等情况。
370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1955年到1983年崖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
371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崖县辖区除了县城三亚镇,还有藤桥、林旺、田独、红沙、荔枝沟、羊栏、天涯、高峰、育才、雅亮、崖城、水上、南海、保港、港西、梅山等17个公社,以及南田、红星、南岛、立才、南滨等5个垦区农场,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几乎...
372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述及了作者和朱景彬在南新农场场部大楼前重聚的感受。文章回顾了南新农场多年前的样貌,描述了当时荒凉冷落村庄和简陋的办公区室。现在的农场则是略具规模的城镇,百业昌盛,街上人来人往。朱景彬是赴海南岛崖县垦荒队员之一,他凭借自己对农业生产技术的...
373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是作者回忆自己高一时参加广州市群众画展获奖后,得到同学转赠的纪念册。纪念册上记载了亲人、师长、同窗友好的留言、鼓励和勉励,成为作者日后巨大的精神力量。
374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广州青年志愿垦荒队赴海南岛崖县的历史和队员们抢救史料的努力。通过多方寻访和查证,最终获得了244位队员的名单,收获颇丰。
375
知识出处: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通过回忆自己在下乡插队时当“卖炭翁”的经历,详细叙述了烧炭的过程和技巧,包括选址、备料、装窑、烧窑等环节,以及储存烧好的木炭的方法。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生产队集体劳动、互助合作的精神和技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