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2145条
析出资源
1199条
图表
662条
专题
112条
作品
155条
实物
17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天涯寻梦
三亚大观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旅游革命
崖县革命史资料汇编
黎族文化溯源
三亚市奔小康群英谱
三亚情
漫话天涯古道
卢胜回忆录
人文三亚
走进三亚
三亚英魂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下...
月亮雨
鳌山集
三亚市资料本:中国民...
黎族简史
三亚诗词选
崖县乡土志
崖城从前
崖州史話
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史实
三亚逸事耐人寻
琼崖地下学联斗争史
黎族创世歌
海南历史文化.特辑
崖县知青史料专辑·上...
三亚南山古诗钞
海南省况大全
三亚纪事(1988—...
三亚市资料本:中国歌...
海南移民史志
三亚旅游散文集
黄道婆研究
鹿回头
三亚大事记:1995...
革命老人孙惠公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
三亚市志.1991-...
琼南兴教育人60年—...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走进古崖州
检索条件
与 “” 相关
共 2145 条
126
/
143
1876
橡胶树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专题知识
橡胶树,分有直生树和500、800标号树,割皮取胶水,经济价值较高。高6至8米不等,春季长叶,冬季落叶,清明前开割,落叶前停割,树质柔韧,树龄约30年,更新后其木可加工成板片,制作高档家具。南田农场现种植橡胶面积达68432亩。
1877
苦楝树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专题知识
苦楝树。各村庄皆有,雌雄之分,易生长。雌者枝开花,质结实,雄者质松弛,颇有纹理,水渍则腐。叶有药性,水煮冲洗杀虫治痒和治小儿疳虫。
1878
榕树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专题知识
榕树,叶如木麻,实如冬青。树干拳曲,其阴数米,软条垂下,落地生根。一大株有根四处,横枝互相连理,人称睡木,有大叶、小叶二种,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风景树。
1879
红榄李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专题知识
红榄李,生长在铁炉港红树林中,据专家考证,全国仅此地发现有8株,是稀有的名贵树种,受国家保护。
1880
朱家排骨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专题知识
朱家排骨是海棠湾乃至三亚市的饮食文化的品牌之一。肉取本地农家肉猪,制作精良、卫生,骨色美观,肉脆味香,产品供不应求,特别受港澳游客青睐。
1881
湾坡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专题知识
湾坡鸭。因放养在湾坡村水草丰富、螺蚌充足的湾坡田洋而得名。放养三个月,长肉5~6斤重,皮白肉厚,骨软味美,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全村年养量15万只。湾坡鸭经济合作社正在组建,向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1882
红礼哈密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专题知识
红礼哈密瓜。瓜的特点与众瓜不同,具有皮薄肉脆,口感香甜,水多,无公害,是三亚市绿色食品品牌之一。每年大棚种植面积达7000亩,产量2500吨,产值达7590万元。
1883
金海棠西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专题知识
金海棠西瓜。瓜的特点是产量高,品质好,水分足,味道鲜,清脆可口,无公害,是海棠湾冬季瓜菜主要品牌之一。每年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亩产达5000斤,产值达75000万元。品种有新农1号、创利1号和黑美人。
1884
汉族旧时婚姻程序说媒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间常说:“天上无云不下雨,人间无媒不成亲”,“明媒正娶”、“三媒六证”是汉人娶嫁的婚姻传统习俗。从古到今,每个汉族村庄都有能说会道、公开身份的媒人或称媒婆,有请必应,主动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媒人也可以是自己的婶嫂,受亲人之托,成全其...
1885
汉族旧时婚姻程序相亲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古时,女子皆是“大门不出,三门不进”身处“闺房”难见芳容。就农家女来说也少出门,多在村里走动。经媒人说合之后,男女双方都会提出看一看的要求。在媒人的带领下,男方家先到女方家,进行初次拜访活动,称为“相亲”或“看婚”。若能打动对方心意,女方父...
1886
汉族旧时婚姻程序订婚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订婚(又称“答命”)。过去传统习俗普遍提倡娶嫁“门当户对”、“八字和合”。一般平民百姓人家,强调的是“八字”。经媒人介绍,男女双方认可后,就进行答命(正式订婚)。一般人家,男方备送一定数量的钱银和一条猪腿、60斤白酒、200对槟榔、20块糕...
1887
汉族旧时婚姻程序迎亲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订婚后,婚姻基本缔结,择日迎亲。一般在农历十、十一、十二月的黄道吉。也有在上半年结婚的,称“半年酒席”。迎亲的队伍回到男方家,要做三件事: (1)憋性子。在能看到男方家时,停顿一下,或把喜轿放在门外,俗称“憋性子”,意思是把新娘的性格憋得柔...
1888
汉族旧时婚姻程序拜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仪礼,新郎新娘由媒人接引进大厅,面对神主牌,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完毕,由喜娘送新娘回洞房。
1889
汉族旧时婚姻程序“坐帐”、“撒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男女结合多是经媒人介绍,父母包办,新郎新娘互相之间比较陌生。新娘进洞房坐在床上,俗称“坐帐”,由新郎揭去新娘的盖头,然后把喜糖撒在床上,或房里的地上,称“撒帐”。
1890
汉族旧时婚姻程序吃槟榔也称“华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民俗文化
结婚之日,男方家设花烛礼于室内厅堂。拜堂完毕,即由喜娘或喜宾将新娘迎至礼堂,也称为“华堂”,与新郎并立向内行参拜礼,接着相对行交卺礼。礼毕,由喜娘领新夫妇入洞房。然后饮用糖水泡红枣的交杯茶或交杯酒,枣与“早”谐音,谓之早生贵子。合卺后,尚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