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 相关
共 2145 条 125 / 143
1861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 类型: 照片
1862
知识出处: 革命老人孙惠公 | 类型: 景区
梅山革命游击根据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和当地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先烈们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而创建的。孙惠公同志是亲自领导者、创立者之一。
1863
知识出处: 卢胜回忆录 | 类型: 基础设施
博敖港是海南的重要港口,直接与新加坡、越南和广州、厦门、汕头通航。
1864
知识出处: 鳌山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流徙是苗族的生活习俗。谷子晒干了,或呼群而去,或拔寨而走,或以血亲为伍分而散居。苗人在深山里流徙的路程、范围不定,近则十里,远则几十里、几百里,有“东边来的东边去,西边来的西边去”之规。一旦流徙上路,击皮鼓、敲铜锣、鸣猎枪,且舞且歌,亦悲亦...
1865
知识出处: 鳌山集 | 类型: 民俗文化
入赘是海南尤其是崖州地区苗族古婚俗的一大异俗。男女青年恋爱成熟后,由父母作主成婚,实行入赘婚,即男到女家一起生活,时间短则一年,长则三年五载。如女方以婿继嗣或男方无力定聘,男子入赘的时日会更长。入赘男子在女子家里为了博得女子父母的欢心,减短...
1866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交通
藤桥—三亚土路。民国十五年(1926),永宁乡长庞公和符福州发动乡民修土路通三亚。民国二十三年(1934)修崖城—藤桥(陵水交界处),全长76公里通车。年底藤桥—保亭道路建成。
1867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景区
1868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景区
伊斯兰古墓群,遗址于海棠湾境内的藤桥海边番坡岭。一座沉睡千年的伊斯兰古墓群,1975年出土发现墓碑60余座。199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国家有关部门考证,确为唐末时期阿拉伯伊斯兰商船遇风泛舟而来,散居此地,死后逐年埋葬而成的墓群,活...
1869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景区
仲田岭革命烈士纪念碑志。纪念碑位于镇西4公里,仲田岭东侧,三亚市人民政府1993年4月5日立。纪念藤桥武装暴动等英勇牺牲的烈士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先辈。碑高9米,宽2.7米,正面浮雕金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嵌石长3米,镌“仲田...
1870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景区
“封侯第”,于三亚海棠湾镇龙海村委会番园村符文吏祖居。上祖有任福建莆田县令,清北平指挥使为户侯,六十七祖迁崖。以世袭户侯而筑居,曰“封侯第”。坐北朝南,清代建筑。由正房6米×4.2米,厢房3.6×4.2米,庭院、侧房和门楼组成,顶为硬山式,...
1871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景区
“四品军工之家”,系藤桥市头。清武监生陈如裕、陈如庆堂兄弟,上祖于福建清帝敕授为“四品军工赏花翎”,世袭。入崖居藤桥市头建造陈氏祠堂,安上“四品军工赏花翎”匾,连日军都下马叩拜。光绪二十八年(1902)二月如裕、如庆征西黎,钦授“八品军工”...
1872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景区
新千年日出观光台,台址于海棠湾后海渔村,与蜈支洲隔海相望。2000年1月1日新千年的第一天早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台等23家国内外媒体在这里直播“海棠日出”的盛况,使138个国家和地区观众看到了新千年的第一缕迷人的曙光,吹响了三亚海棠湾国...
1873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基础设施
藤桥合口港,位于蛋家棚渔村,镇府东500米处。它由藤桥东西二水汇合而得合口港此名,属海河港。潮汐涨落,约差0.8米。全长35公里。涨潮平均水深度为2.5米,水域对岸宽度平均为200米。水质为涨潮碱,落潮淡。可泊中小渔船50艘,可避12级以下...
1874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基础设施
铁炉港(湖),相传在铁炉港港口南边山脚处有一石井,常年有铁锈水汩汩流入港湖,因此名为铁炉港。 它位于三亚市海棠湾镇最南端,距镇约20公里,属池湖地貌。港内水域有4533万平方米,港内航道弯曲狭窄,港门外有一处沙滩阻塞,在此设置航标。锚地可泊...
1875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 类型: 专题知识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