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黑油山” 相关
共 21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从1951年开始,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黑油山附近进行石油地质调查。在俄文资料中,黑油山被称为KapamЙ(即维吾尔、哈萨克语“黑油”的音译),译成汉语时,有的意译为“黑油山”,有的音译为“克拉玛依”、“喀热玛依”或“喀拉玛依”。
2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黑油山位于市区东北角,距市区中心2千米。这里是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的石油露头。因原油长年外溢而结成沥青丘,高13米,面积0.2平方千米,油质为珍贵低凝油,地名由此而来。清末文献中将黑油山及其附近地区称为青石峡。《新疆图志》载:“青石峡,其中多...
3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黑油山 克一号井 人民公园 黑油山公园 朝阳公园 东湖公园 五亭公园 憩园兴农湖 西苑公园
4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克拉玛依电网是新疆石油管理局的油田自备电网,具有中等规模。
5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25年(1936年),独山子油矿正式开发时,130名员工住在20余顶帐篷中。两年后建起四、五幢房屋,多数职工仍住帐篷、地窝子。到民国31年(1942年),独山子矿区共有各种建筑60幢,其中专家宿舍9幢,工人宿舍11幢,职员宿舍1幢。
6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一)人民公园 位于市区中心,北靠市政府大楼,南邻友谊馆,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1964年开始兴建,以种植树木花卉为主,1981年在公园内建造了一座面积为500平方米的花房。1983年将原来的砖砌围墙改为钢筋花架围墙。园内设有滑梯、转椅、...
7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中苏石油公司恢复独山子油田勘探,停止8年之久的石油勘探工作重新启动。此后,随着钻探工作的展开和深入,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至1992年,石油勘探工作大致经历了 6个阶段。
8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1983年前,境内的外事接待工作由石油管理局办公室负责。1979年,接待第一批外国考察团。1983年,石油局接待处暨外事办公室成立后,统管局市的外宾接待及外国专家事务工作。从此,外事工作步人正轨,外事接待工作中的人员素质培养、宾馆设施建设等...
9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6年,石油职工会战黑油山黑油山的水比粮食还贵,人人得做到一水四用:洗脸、洗脚、洗衣、洒地。一滴滴水传颂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10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 | 类型: 正文
克拉玛依是维吾尔语“黑油”的意思,得名于市区东北角一座天然沥青丘——黑油山。从清末开始,在一些文献和地质地理学家的考察报告以及旅行者的游记中,对黑油山的地理位置、油苗产状、原油性质、用途和土法开采情况等都有所记载。
11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 | 类型: 正文
根据克拉玛依气候干旱、少雨、缺水、多风的特点,市区园林绿化建设坚持“以水定绿、以绿为主、以树为主、辅以美化、香化和果木化”的原则,近几年,通过春秋两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日处理能力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于1983年建成,年利用...
12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照片
13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 | 类型: 照片
14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 | 类型: 照片
15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 | 类型: 照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