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郯城县” 相关
共 430 条 16 / 29
226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京剧,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春四相继进京演出,嘉庆至道光年间在北京同汉调等剧种合流,逐渐演变为京剧。何时传入郯城,无史书记载,据民间老艺人的回忆,约在清末民初年间。民国初年,京剧的演出活动,在郯城颇为活...
227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临(沂)郯(城)费(县)峄(县)四县边联,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为广泛发动群众,团结抗日、坚持与巩固鲁南游击根据地,以临沂县老七区为主,郯城、费县及峄县的边缘地区各一部分而建立起来的边联县,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四县边...
228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地方志可为文史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地方志乃是一个行政单位的历史著作,是记述一个地区里社会、自然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举凡一地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灾异等等,皆包罗在内,被誉称为“一方之全书”、“地方百科全书”。...
229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五十一军的前身是直系吴佩孚部下于学忠的部队。吴(据说为于学忠之舅父行)在直奉战争失败后拟率于学忠部由河南南阳、邓县一带转移山东,但于部军心涣散,不肯照办,吴乃匆匆带少数卫队投靠川军杨森。于学忠自此下台回蓬莱故乡。自于离去,所部彷徨无主,进退...
230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四一年农历八月二十日日寇调集了万余兵力采取长途奔袭、铁壁合围的拉网战术,对我鲁南三行署和临沂县委驻地一一湧泉疯狂地进行大“扫荡”。虽然四十多年过去了,但现在回想起来,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静。当年那种悲壮激烈,可歌可颂的战斗生活又一幕幕浮现...
231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抗战初期,临沂、郯城、费县、峄县四县边联地区,有一个会道门,称作无极道。它的宗旨是“打土匪,保村庄”。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一年三月,我受中共边联县委的派遣,在无极道内部开展工作达两年之久。经过我们党对它的团结、教育、争取,提高了道友们的阶级觉...
232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几年来,我们在征集、整理中共苍山县地方史料的工作中发现,一些老同志的回忆录和有关资料记载,对张苇村这个人物的历史多有涉及。特别三十年代曾在临郯地区从事革命活动的老同志谈起张苇村来更是恨之彻骨。张苇村早年投靠蒋介石,参加CC组织,被委以国民党...
233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苍山,这个农村县城,是一九五三年新划县。旧时没有自己的县治。虽几经沧桑,但这片土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从"小湖子”、“东城子”、“小城子”、"程村”笼古遗址发现的陶片和人骨,证明这几处分属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
234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抗日战争初期,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地区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军参战,抗日救国,先后组织建立了四县边联一大队、二大队、特务营、特务连和二十一个自卫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边联支队、边联县大队和许多区中队、乡分队。边联县的人民武装在战斗中诞...
235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四一年十月十日,日寇调兵万余名对我苍山县平原地区采取长途奔袭、铁壁合围的战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扫荡。接着,他们又扶持当地土匪、顽军及封建势力建立伪政权,连续进行"蚕食”扫荡,致使我苍山县平原地区全部伪化,形成了据点联片、碉堡林立、土匪...
236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正文
陈耀贤,字希堂,化名纪永才。一九一〇年生于今山东省苍山县磨山镇华岩寺村(原属郯城县)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其父陈敬修,字可亭,光绪末年进士,曾任浙江省平湖县县令。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风云席卷全国。陈敬修目睹革命党人势力强大清朝政府岌...
237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正文
“教案”是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略中国,引起人民反抗而酿成的案件。鸦片战争后,美、英、法、德等国利用不平等条约,加紧派遣天主教和基督教传教士深入我国各地,进行侵略活动。传教士经常强占土地,包揽诉讼,欺压人民,激起人民的公愤和反抗,发生了捣毁教堂...
238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四县边联是临(沂)、郯(城)、费、峄四个县的边缘地区。当时,各地在发动、组织群众抗战并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方法和形式上,是有所不同的。临沂县、郯城县是以发展青年救国团为主体,建立动员委员会,进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而四县边联则是在发展自卫团...
239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抗日战争时期,在鲁南的临、郯、费、峄四县边联(现为苍山县),提起王占牛几乎无人不晓,但对他的原名王成贵却很少有人知道。因为王成贵的乳名叫“牛",他长得个高,脑袋大,身躯肥胖,而且有些驼背,看起来象条站立的牛,所以人们送给他个绰号“站牛”。“...
240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1938年11月,在党的领导下,鲁南临郑地区建立了人民的第一支武装--临郯独立团。按照老八路的编制建立了团的宣传队。这支宣传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然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宣传队从1939年初建立,到1942年春撤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