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连城乡” 相关
共 375 条 8 / 25
106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正文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就已有栽种,到公元前1766-1123年的殷商时代,水稻在当时农业生产中就占有一定的地位,从公元前1122年的周代开始,到公元前一、二世纪的一千多年间,水稻生产就有更大的发展,并且奠定了南方广大...
107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正文
连城乡的水稻品种繁多,解放前的农家品种早稻灿稻有:城下早(早白)、细谷早、五十工、西厢早、抚州早、大叶芒、早色、水白早、大叶白、灿色早、矮脚白、高脚淮、秋后黄(秋下老)、早禾迟等。
108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正文
连城乡传统的稻田种植是以单一的油——稻——稻、肥——稻或棉油为主的耕作栽培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改革开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民为了提高粮田的综合效益,瞄准市场,走粮食作物与高效经济作物轮作之路,逐渐改革传统的耕作...
109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正文
旱床育秧技术连城乡从1994年开始改革育秧方式,推广应用酸土肥进行旱床育秧。所育旱床秧苗,白根多、秧苗壮,栽到大田早生快发,穗大粒多产量高,一般亩产比湿润育秧苗增产10%以上,酸土旱床育秧虽对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起了很大作用,但农民用酸土育秧,...
110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正文
近十多年来连城乡危害水稻的病虫有稻飞虱,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细条病、白叶枯病、稻曲病、恶苗病等,种类繁多,危害程度不一,总的发生情况有三种,一是稻飞虱、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分布广,危害大,发生相对稳定;二是恶...
111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正文
连城乡旱粮作物主要有红薯、大豆、蚕豌豆、玉米、大小麦等。
112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正文
红薯又名甘薯、地瓜、山芋、番薯等,是境内主要旱粮作物之一,清光绪《抚郡农产考略》中就有种红薯的记载。红薯的块根含有20-27%的淀粉,2.3%的白蛋质、0.2%的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同时由于薯内有颜色,有白、黄、杏黄、淡红、桔红等色,其胡萝卜...
113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正文
豆类作物古称“菽”,据考证,在殷圩甲骨文上已有大豆的记载,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小苑篇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之句,菽就是大豆,足见三千年前,大豆就是重要的栽培作物了。大豆的用途很广,它含有30-40%的蛋白质20-24%的脂肪及30%左...
114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正文
玉米有玉蜀黍、苞谷、苍粟、棒子等别名,为粮饲兼用型作物。临川的玉米种植,在清代《抚郡农民考略》(1930年)就有记载。建国后,因受“以粮为纲”影响,玉米只是零星种植。
115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正文
小麦过去也是连城乡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而且是重要的商品细粮,它可加工丐条和各种丐食与糕点,麦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也较米更高,农民一直把它当作主要冬季作物之一,实行稻麦,棉麦或杂粮和小麦两熟的栽培制度。由于作物复种指数较高,种麦时间紧迫,所以整地...
116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正文
连城乡棉花种植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前一直是本地主要高效经济作物。
117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正文
连城乡棉花种植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前一直是本地主要高效经济作物。
118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正文
据《抚郡农产考略》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记载“肚子遮东邑最多,近亦兼种茅遮”,“临川、崇仁所产者多运销南昌处,计亩田可得钱三四十千”。《中国经济年鉴》商务书馆(1934年版)记载:“鸦片战争、赣州、抚州一些以产糖著名,古有八州糖王之称”...
119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正文
连城乡蔬菜种植过去主要是解决自食蔬菜,投入市场量很少,以后逐年扩大种植面积,投入市场的蔬菜量大幅度增加,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生产速度加快。
120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正文
黄栀子又名栀子,山栀子、小枝子、红栀子、山枝、木丹、黄果树。为茜草科多年生灌木,以果实和根入药。栀子花白色肉质,香气浓郁,全乡各村都有栽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