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96条
析出资源
526条
作品
70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补庵” 相关
共 596 条 19 / 40
271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建议、鼓励青年人要多读书。以半年的光阴读一书(每日两小时),五年可以卒读十种书,但须在大学毕业以后,在校时是非有兼人才力,不能更读课程以外的书,因为除了必修选修各课程,自修时间,仅能够补足课程,便已不弱,出校后还能安心读书,第一先要有好...
272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介绍欣赏文学的方法。现在认诗词、戏曲、小说三者,为纯文学,这是走的西洋路子,但是中国文学,却不如此简单,中国的诗词等等,不过占文学上一个附庸地位,文学的本身领土,还大得很,但是专从欣赏一方找材料,自是这三者出色当行,所以先从诗词说起。词...
273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是作者的杂感随想。航空爱国奖券上市了,头彩是五十万元,这是多末动人的数目,同胞们,来呀,努力爱国,而且还发大财。这件事据说太好了,从那方面说都有理,我们不曾受过日本飞机的惊吓吗,我们努力购券有了飞机,就可以同样地飞到东京吓吓他们,报复多...
274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探讨民国时代官员言论太随意的问题。现在中国的政治,说亦奇怪,不知道是那个机关作主,亦不知道是那个人负责,只有许多要人,都在随便说话,偶然看着报上登着很好的题目,以为这个消息还不坏。再一看旁边,还有注语,是某人在什么周上这样讲演,或是某人...
275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介绍欣赏文学的方法。「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把这种语意,放在词里,在辛先生以前是没有的,便是苏东坡,亦不敢如此大胆(苏的词风和辛是一家眷属但苏还早些时都是当时正统派之所谓徒),我想起曾文正一句话「古文无所不宜但不宜于说...
276
諧談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是一篇诙谐的随笔。昨天同家人游中山公园,正在蔷薇架前小憩,来了甲乙两位,甲问这是什么花,乙便说,这是德国来的,因为我在德国常见这样的花,而且比这个个还好看,想不到还有妙文在后,同时便有游人丙告甲乙说,这是蔷薇,是中国很普通的花,并不希奇...
277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评价历史人物曹操和王莽。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同等的挨骂人物,就是曹操和王莽,中国人很讲究正统观念,他两又偏偏都是谋害汉家的,所以曹莽并称,由来己久,其实两人相去天渊,王莽比曹操可差得多,曹操确乎称得起一条好汉,他的作恶是内外如一的,他用人的...
278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评价民国时代的传统道德观和新道德观。现在努力提倡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把人类道德三大原则(亦即中国之三达德)去了三分之二,因为八个字的内涵,都是仁的范围,没有智勇,大概智勇二事,不是什么于统治阶级有益的,不提倡亦罢。果然有应时而生的『劝...
279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介绍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小说在文学上地位,可不像诗词那样单纯了,因为诗词是纯文学,随便写那一首,那一阕,都有充分的文学意义,至于中国小说的出发地,不见得都是从文学来的,为欣赏文学找材料,是不能不选择的,在清代乾嘉以后,曾有人把文学成分,...
280
漫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介绍文学创作的方法。普罗文学,和普罗生活,完全不是一件事,因为真正普罗阶级,还不懂得什么是文学,现在的普罗文学家,只是得之想象,所以写到实际生活方面,都不尽人情,而且自相矛盾,而理论方面,又千篇一律,江淅农民的苦痛,和陕甘农民的苦痛,过...
281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讨论民国时代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袁良说『国难期中一个人要作两个人的事而两个人只吃一个人的饭』这是多末好听的话。其实并不要这样,只要一个人老老实实作一个人应作的事,本本分分吃一个人应吃的饭,亦就很好了,说得太好听了,实际上反而办...
282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介绍民国时代各领域的几位人才的事迹。特殊人物都不是模子铸的,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间,亦不知费了多少国帑和私财,拚命地到外洋留学,然而社会上稍有成就的几件事业,却都不是留学生干的,而是几个自己努力的人,因为留学生已竟求仁得仁,各如其愿了,还要...
283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介绍欣赏文学的方法。记述自然是小说的大量用品,但在文学意义上,记述只是应有的过程,眞分量全在描写,描写又分为内外两部,一部是描写内心,一部是描写外象,在中国小说裹,用这个方法找材料,觉着真好的作品,可实在不多。且说家喩户晓的三国演义,这...
284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本文是作者的杂感随想。有强大民族,有弱小民族,亦有强小民族,弱大民国,而弱大民族,常受强小民族的欺侵,可见民族以强为贵,不以大为贵,以大自恃,难免灭亡,印度有三万万人,终于为奴,我们比印度只大了四分之一,又有什么可恃的。上次某全会的宣言,依...
285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 类型: 文章
二十年前的敎育,是唯名敎育,只要一进学校,都是志士,都是将来的主人翁,那时的学生,煞亦好名,亦真以主人翁自居,可惜虚有热气,不求实际,所以造成许多夸大而不切实用的人才,口头上谁亦有几下子,说眞的便不成功了。现在的敎育,是唯利敎育,人人唯物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