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董仲舒” 相关
共 22 条 2 / 2
16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义”与“利”的关系和区别,以及它们在儒家道德伦理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17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强调“仇者以义解之”,儒家历史上对“仇”的态度包括“大复仇”理论和“仇必和而解”思想。其中,“大复仇”理论体现了“义”作为一种道德形上学原理的内涵,而“仇必和而解”则强调在具体应用中“义”的辩证智慧。
18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儒家经典强调复仇的合理性,特别是《周礼》和《礼记》,而公羊春秋学更进一步推动了儒家的“大复仇”理念。朱熹所说的“仇者以义解之”中的“义”指的是社会正义。东汉文献中也有和解仇怨的思想,与张载的“仇必和而解”有相似之处。
19
绪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闽学是南宋时期以朱熹为核心的学派,主要在福建地区活动。本文介绍了闽学的概念、发展与衍化,以及它对中国和邻近国家的影响。
20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该文章属于文化类文章,主要介绍了朱子门人及其后学在社会教化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其中,陈淳和真德秀是代表性的人物。
21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陈淳在普通人教化方面的工作以及真德秀在帝王教化方面的影响。陈淳注重讲习家礼和传授朱子学,促进了风俗敦化和道学传播。真德秀努力推动解除学禁,提倡理学,并强调君主应以身作则并依循理行事。
22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介绍了闽学在台湾的推广和传播。文章指出,康熙统一台湾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在岛内尽快建立起如内地一样的“文治社会”,使儒学的价值系统制度化,从而为新建立的社会秩序提供文化精神支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