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芗城区” 相关
共 999 条 24 / 67
346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本境凤霞祖宫,崇祀玄天上帝,历有年所。近缘庙宇颓敝,于戊申岁募捐重修,中遘匪扰,所有薄记悉被毁灭。兹续行兴修工程告竣,而从前捐名、银数无从稽查,欲就目前所知之名次纪载到,未免挂一漏万之嫌,伏念善信乐捐,必邀神鉴,虽芳名或缺于金石而捐报及于云...
347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公议本庙所有神座、仪伏[仗]等件,不许外借,恐有借用者,察出公罚。咸丰捌年三月十二日慈董事立石告白。
348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大清同治辛未年腊月谷旦立董事苏陈范、辛秉芳、谢郭生;募缘许兆麟、郑如好、陈汝恭;总理林雅山、曾观澜;住持僧经文同立勒石。
349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盖闻我宫实由武当分镇。前定每逢午年,请香一次,后因道路阻梗,兼以甲子之变,迄今已阅三十余年矣。现届肃清之时,洪兆麟出为倡始,邀同社长□神前善示,择于本年虔诚进香,遂请绅士、五品衔安溪学教谕施开先、□贡生吴芳恩、贡生高云章等设立缘簿、捐资佥,...
350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东凤霞祖宫,自武当分镇于斯,崇祀玄天上帝,由来久矣!乾隆甲寅,宫圮于水。迨嘉庆辛酉重修,迄同治辛未,相距七十载间,凡四葺。非邦人士沐其庥,昌克臻此,今又阅六十寒暑矣。梁桷之腐黑挠折,赤白之漫漶剥落,不加治焉,毋以妥灵。爰集善信谋新庙□,经...
351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松州威惠庙位于芗城区浦南镇松州村。唐代漳州首任刺史陈元光于景云二年因平寇乱战殁,朝廷念其开漳有功,下诏立庙,初名“将军庙”。唐贞元二年漳州治所从李沃川迁入龙溪,当年于漳州北郊松州书院内兴建将军庙,以纪念陈元光、陈珦父子二刺史对开发漳州的功德...
352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寺,原意是官署,《汉书》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如汉代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鸿胪寺是接待外国宾客之寺。寺,也指中央机构,如太常寺、大理寺。公元纪元前后的西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此后,寺又指寺院,即僧众供奉佛像和居住修行的处所。寺院的...
353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芗城区修文路的东西两端,各建有一座古桥。桥是骑濠沟的梁式石桥,桥板与马路持平,被誉为漳州古城内“七阴桥”之列。明万历间,东桥更名为“东清桥”。原为古城内小船航道,可通至九龙江西溪,今为市区主要排水沟。“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其头部稍有损伤,...
354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南太武福兴寺,址在芗城区新桥街道办事处互助路三叉路口,今属解放社区辖内。该寺系由南太武庙演变为福兴寺的。九十年代初,南太武庙由于规模太小,不适应佛事活动需要,经庙管委员会理事倡议,筹划扩建事宜,时任南山寺住持释传扬也参与,于1996年初动工...
355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瀛洲亭址在芗城区洋老洲瀛洲桥南端,依堤临溪,始建于清康熙初年。据《拾遗记》载,勃海中有三山,其形如壶,方丈曰方壶,蓬莱曰蓬壶,瀛洲曰瀛壶。又《史记》载,徐市言海中有神山,曰方丈,曰蓬莱,曰瀛洲,仙人居之。漳州九龙江汇西北二溪之水,因年久泥沙...
356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南浦亭,清乾隆三十一年始建于九龙江西溪北岸竹排沃附近,坐东朝西。当时尚无溪堤,因此南浦亭建于溪边沙滩北边,面溪临水,风光明媚,主祀观音菩萨。后于清嘉庆三年和道光十年两度重修。时沙滩附近日常都有许多来往于石码和南靖的船只停靠在庙前和周围,他们...
357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汉族民间,百姓往往既崇拜佛教的“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同时敬奉道教的神仙,也信奉民间的俗神,如财神、土地、灶君等。有些宫观、庙宇,将佛、菩萨、神仙、人神混杂供奉在一起,不分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的神。既有救助苦难、防灾治病的神,又有保佑...
358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长生堂以其独特的面临水质纯净吃水港的优美环境,和主祀观音菩萨而显扬漳州东门一带。它位于巷口街道竹围新村北侧后港社,东南临浦头港,西北近巷口街,历史上是漳州城外较为繁华地带。过去,长生堂前有口大池塘,名曰吃水港。此港地下泉眼涌流,长年不竭,港...
359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庙,本为奉祀祖先的处所,即祖庙。民间信仰供神的地方也称庙,如龙王庙、土地庙。到了封建时代,所谓有才德的人也可以立庙奉祀,如妈祖庙、关帝庙、岳庙等。古人认为人死以后,灵魂不死,能变幻形态,具有超人能力,会祸福于人。为此,古人寄希望于自己祖先的...
360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步营顶伽蓝庙,址在芗城区新桥街道办事处步营顶。该庙自古以来系社里善信为祈求菩萨保佑百姓安居乐业,自愿按户轮流打扫庙宇、供奉香火。1952年“三反五反”期间,佛像被毁,“文化大革命”期间,殿堂被占用为街道小工场,后出租给私人办冶金铸造工场,庙...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