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肃州” 相关
共 1474 条 14 / 99
196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隆庆五年(1571年),甘肃都御史廖逢节议题,自酒泉下古城至高台一段荒滩,防御空虚,乃议筑东长城:即自下古城堡北边墙大墩起,接筑边墙向东经夹边沟大石岗之北,跨临水河、翻越鸳鸯池高地,向东连接高台镇夷边墙,长七十五里,隆庆六年修完。
197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清咸丰三年(1853年),肃州知州李公祖,发现州城及嘉峪关边墙,多已倾圮,于是倡议劝谕全城士庶,捐资修补州城及嘉峪关边墙。于三年二月兴工,修复州城,四年补修边墙,工尚未完,而资金费用已尽,四年冬遂停工。 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二十三日,...
198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蒋介石曾视察河西,当地驻军,为迎接蒋的到来,便把关上居民,强行迁移城东牌坊梁。自此,嘉峪关城,空古无人。蒋介石登上嘉峪关,望风远眺,观瞻古关雄。姿,感慨之余,曾亲笔题“嘉峪关"匾额嵌置关门之上,上款“ 民国三十一...
199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解放后政府多次维修嘉峪关,1958年、1961年、1973至1881年、1985年多次拨款维修。
200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民国三十二年至民国三十八年期间甘肃省参议会的情况。
201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九月,正式成立了酒泉县参议会,会址在三官楼街(今民意街)。由镇、乡、寺,各选出参议员一人,组成酒泉县参议会。并选举刘廷锋(酒师毕业,曾任过教师)为议长、杨进崇(酒师毕业,曾任过酒泉县教育局长)为副议长,胡敬业(酒师...
202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县参议会创办了《肃州日报》,其目的在于及时通报全县各方面的情况,以促进和协调民众与政府之间、民众与军队之间以及政府与驻军之间的关系。
203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县参议会成立了教育基金保管委员会,推选韩闻善为主任委员。议长刘廷锋、副议长胡敬业(扬进崇到酒师任教后胡补为副议长)、绅士翟玉航、王明德、王作宾为成员。
204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的酒泉县义仓 赵永鹏. 民国十二年(1923)农村各区都有庙产(公产)。地亩有一、二十亩,也有三、五十亩或者更多一些的。庙产田除给住庙和尚留种一些,作为他们的生活来源,其余地亩租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租麦较少。把这些租麦累计起来,由...
205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酒泉县政府成立县社仓,以救济权限范围的穷困户。
206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载1946年驻军与县政府的一桩纠纷案件。兰州长官部根据敦煌县政府的报告说驻军编馀军官闹事被扣,其他军官 要围攻县府,请长官部迅予派员解救。
207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1939年全面抗战进入第三年,酒泉商界的商人积极参加捐款的情景。
208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作者亲历了1936年底红五军攻打高台前后的情景。红军拚死守城,经过反复争夺,激烈巷战,终因红军没有后援,寡不敌众,遭到了惨重失败。二千多红军战士死伤高台,五军军长董振堂等三名领导同志壮烈牺牲,几百红军娃娃被杀害,一个女红军被钉到树上开了膛,...
209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作者1937年曾赴 高台,目睹了红五军和马家军高台战役的实况,并参与了营救红军伤病员的工作。
210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1959年8月4日,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由章文晋陪同乘专机抵达酒泉。提前专程来酒泉迎候胡志明主席的甘肃省委副书,记焦善民、酒泉市(省辖地级市)委书记赵北克、副市长安骏等党政领导人前往机场迎接越南贵宾,并陪同贵宾们参观游览了酒泉市市...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