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程颐” 相关
共 229 条 7 / 16
91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大有传》阐述了诸侯的位置上,拥有他的富裕丰盛,必然用来给天子享用以通于天子,认为自己所有的就是天子所有的,一切属于天子,这是做臣子的永恒的道理。如果是小人对待这样的事,就独占这富有作为个人私财,不懂得以己之有为公有,公己...
92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随传》阐述了选择你要追随的人以得中为善,追随中所要防止的是追随错了人,因为如果心中喜欢谁就去追随,那就不能发现错误。
93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坎传》阐述了那些直言强硬的人,大多忤逆君意;而温厚明辨的人,其意见大多能够实行。不仅进谏国君应该如此,教导人也是这样。教人一定要借助于他自身的长处使之发扬开去,所长之处,就是心中明达之处呀。
94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遯传》阐述了牵挂眷恋这种小的恩德,是使小人女子怀念你的办法,所以用这办法去养仆人侍妾则吉利。但是君子对待小人,也不这样做。
95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睽传》阐述了在人的常理方面,莫不与人尽同。对世俗所共同追求的东西,则有时独异。不能在常理方面与人大同的人,是违背常道忤逆常理的人;不能特立独行的人,是随俗俯仰习惯于为非的人。关键在于能大同又能保持独异。
96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损传》阐述了不减损自己的刚贞,就能对君上有益,这就是“益之”。如果失去自己刚贞之性而用柔媚去取悦于上,恰好损害君上而已。世上愚蠢的人,有的虽然没有邪心,却只知道竭力顺从君上,以为这便是忠,这样的人不懂得“不损而益”的道理...
97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益传》阐述了在下位的人本不该处理厚事。厚事,就是重大的事。由于是在上者的委任,所以才担当了大事,一定要能成就大事而做到绝对的好,才能无咎。能做得绝对的好,那么在上位的人委任了你是知人善任,在你自己担当了这大事是有才能而胜...
98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渐传》阐述了君子和小人在一起,君子以正道自守其身,难道只是君子自我完善其身而已吗,也同时使得小人不得陷于非义,这就是既以顺道保全自己,又防止了小人作恶。
99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旅传》阐述了志趣卑下的人,又处旅途困顿之中,就更加鄙猥琐碎,到了无所不至的地步,这正是他们招致侮辱,自取灾祸的原因。
100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兑传》阐述了喜悦已经到了极点,而又勉强牵引着要继续喜欢下去,纵然喜欢他的心尚未完了,但事理已经过当,实在没有什么可喜悦的。事物达到极盛时则有光辉,极盛以后又勉强使之延续下去,那是极端没意思了。
101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三阐述了程颐见一位学生急急迫迫的样子,问他为什么,回答说:“要去了结几处人事。”程颐说:我也并不是不要应酬人事,但何曾像你这样急迫?
102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五阐述了有的人厌烦要做的事太多,别人有的同情他。世上的事虽然多,但都是人事。人事不让人去做,又让谁去做。
103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一阐述了一时为义愤所激慷慨激昂地去死容易,为了坚持正义,从容不迫、安然恬然地走向死亡困难。
104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七阐述了为什么不要求我尽于礼节而要求我特加礼敬?礼,做到不缺礼就是了,难道还有可以增加的吗?
105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八阐述了应当用诚意去感动他。现在的县令与主簿不和,只是以私意相争。县令是地方的长官,如果主簿能用对待父兄的方法对待他,有了过错自己担当,有了好的名声只恐怕不能归功于县令,积累这样的诚意。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