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福鼎市” 相关
共 209 条 3 / 14
31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和福鼎市免差徭碑的历史背景和内容。其中,福安市的石碑文包括清乾隆三十九年霞浦县和福鼎县的免差徭碑,而福鼎市的宗谱则收录了康熙年间平阳县的免差徭文告。这些碑文和文告揭示了畲族人民历史上免除差徭的历史事实。
32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多个地区的不同蓝氏宗谱,包括桐城乡浮柳《蓝氏宗谱》、佳阳乡华洋(双华)《汝南蓝氏族谱》、福鼎《汝南蓝氏族谱》(昌禅派)、麻坑底《汝南蓝氏族谱》和店下镇亥窑村《蓝姓宗谱》。这些宗谱记录了相应蓝氏家族的来源、世系、分支,以及修谱的时间...
33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四份钟氏族谱,包括松树洋《颍川钟氏族谱》、枇杷坑《颍川钟氏族谱》、佳阳乡丹桥《颍川钟氏族谱》和店下亥窑村钟姓宗谱。这些族谱记录了钟氏家族的迁徙、发展和分布情况,以及修谱董事、世系等内容。
34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佳阳乡罗唇村《罗唇李氏宗谱》和白岩《陇西李氏族谱》的修谱历史和内容。佳阳乡罗唇村的李姓于1711年从福安虎头村迁入,已传十世,现有人口284人。历经9次修谱,现存谱牒6部。白岩《陇西李氏族谱》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修本,由9...
35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鼎市浮柳村和双华村都有蓝氏宗祠。浮柳蓝氏宗祠建于1990年,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为砖、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座两层,建筑高度9米,进深23.5米,面宽24.5米,建筑面积486平方米。双华蓝氏宗祠建于1989年,2001年重修,...
36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福鼎市白琳镇的牛埕下雷氏宗祠和青寮雷氏宗祠,它们分别建于清末,其中牛埕下雷氏宗祠位于福鼎市白琳镇。
37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鼎市佳阳钟氏宗祠位于福鼎市佳阳乡佳阳村。1990年建。
38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桐城浮柳李氏宗祠,1963年建。
39
知识出处: 南山畲韻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畲族婚前三部曲包括私定终身、合八字、搭定和送日子等程序。在订婚后,女方在家庭中拥有较高地位,可以继承财产和参与家庭经济。但在一些地方,包办婚姻现象较为普遍,妇女地位较低。
40
知识出处: 南山畲韻 | 类型: 正文
这篇文章描述了畲族的启蒙文化,着重介绍了畲家的盘歌文化、白露坑村庄的畲族特色、福宁山民会馆的历史意义以及畲族歌王钟学吉在畲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文中提及畲族丰富的歌谣,涵盖了历史、传说、生活知识、人生礼仪等,成为畲族的口头传统和文化记忆。...
41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福建福鼎地区畲族的传统服饰特色。福鼎式畲族服饰在福建地区的闽东地区流行,并且在霞浦县的水门、牙城、三沙等乡镇也有畲族人民穿着这种类型的盛装。这种类型的服饰在上衣和下装上与邻近的浙江温州平阳、苍南等地的畲族服装非常相似,因此...
42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鼎畲族头饰的发式和相关元素。首先,描述了福鼎地区畲族少女的发式,包括将头发分为前后两部分,用红毛线扎成束,交叉编成辫子等步骤,最后通过发夹和红毛线固定头发并塞入发辫内。对于已婚青年妇女的发型,将大部分头发向后梳直,束以毛线形...
43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鼎畲族女性的传统上衣款式和特征。福鼎畲族女上衣的款式为黑色立领右衽大襟连袖衣。与平阳式和霞浦式畲族女上衣相似,具有复式领结构、“杨梅花”、飘带、前襟刺绣和假袖口等特征。福鼎式的区别在于领口有杨梅花刺绣,胸前刺绣为“厂”字形,...
44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鼎式围裙,又称为合手巾,作为畲族女性的腰饰。围裙为长方形黑色布料,搭配盛装的围裙绲彩边,中间绣花,两端配系绿色的织带,织带尾端有穗丝。结婚后可以用作背巾,背孩子或作客时使用。围裙的编织结构丰富多样,包括图案纹样、自然纹、几何...
45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鼎畲族女性盛装下装的款式和特征。盛装裙常为类似于景宁婚礼裙的独幅裙,颜色为黑色或蓝色,裙身为素面,没有袋子,裙头打褶并绣花装饰。另外,可以选择搭配阔脚裤。这些下装款式和特征与福鼎畲族女上衣搭配,共同构成了畲族女性的传统服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