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福安市” 相关
共 1798 条 44 / 120
646
知识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此次会议研究论文涉及畲族历史、社会文化、现实发展等方面,主题丰富,既有传统研究范围,又开拓新领域。学者们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学科探讨。一些论文达到很高水准,新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647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福安市畲族女性的传统服饰特色,涵盖了头饰、上衣、腰饰、下装、足衣和其他配饰等方面的内容。
648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安式畲族盛装中的头饰,涵盖了发式和凤冠的设计特点以及使用的材料和配饰。首先,描述了已婚妇女和未婚少女的发式,包括如何梳头、使用红毛线、颜色标志以及头饰的设计和佩戴方式。接着介绍了凤冠的设计和装饰,包括冠身制作材料和上面的银牌...
649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描述了传统福安市畲族女盛装和当代畲女盛装的上衣款式和装饰。传统盛装以蓝黑色为主,面料简朴,衣领上使用有色的花绒绣虎牙花纹,大襟下端也装饰有绣花的角隅花纹,而常服则装饰较少。而当代的畲女盛装则为右衽大襟,立领,领口处有精致的绣花边和彩...
650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安式畲族盛装中的腰饰,即围裙和配带。围裙采用黑布红边的梯形设计,上宽41厘米,下宽50厘米,长度为35厘米。裙头使用红布缝制,下部镶嵌五色彩边,左右两边镶嵌红布边、五色布边和五色齿形纹绣边。裙身部分会绣上对称的图案,多为凤凰...
651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安式畲族盛装中的下装。女裤通常采用黑色棉布或夏季时使用纻布制作,而结婚时的新娘会使用青色绸缎或精致的布料。外穿的下装是蓝色或紫色的叠脊虎牙裙,上面刺绣着花鸟图案如凤穿牡丹,并用宽腰带绑腰,正面垂下两条长一米的飘带。不论季节,...
652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653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安式畲族盛装中的其他元素,包括银饰品和花篮式胸牌。福安地区的畲族银饰品种类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花篮式胸牌。这种胸牌是畲族妇女胸前佩戴的装饰物,具有独特的花篮形状。
654
概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是畲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一个市(县),畲族人口占福安总人口的11.03%。畲族大量迁入福安已有五百余年历史,是福安世居民族。畲族社区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茶业是主要经济生产项目。畲族人民英勇善战,积极参加革命。...
655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福安地区畲族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情况。根据1982年和199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详细列举了不同年龄段的畲族人口数量和比重,以及畲族人口的年龄中位数。文章还分析了畲族人口的年龄类型和性别比例,并比较了不同年龄段的性别比例。最后,提到了1...
656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58年,福建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福安小组对凤洋、金斗洋两个自然村进行了人口状况的区域性调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对福安畲族地区人口状况进行详细的定量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年龄组的男女人口、性比例、家庭户人口构成和夫妻年...
657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后门坪、大林、和安、井口等畲族自然村是福安市坂中畲族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村庄拥有独特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保留了丰富的畲族传统和习俗。
658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畲族在福安地区发展农业经济,但在封建社会晚期受到土地兼并和地租、高利贷的威胁。直到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后,这种局面才得到彻底改变。在社会主义经济生产的轨迹中,畲村与其他农村一样经历了曲折和艰难,但稳步前进。
659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畲族聚落的地貌结构分为四个区域,包括西部、北部低山、中山区;东部低山、山间盆谷区;交溪中下游平原、丘陵区;以及南部滨海高丘、低山、海岸平原区。每个区域的地貌类型和特点不同。畲族自然村所处的地质结构和海拔高度也不同,同时还描述了...
660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详细描述了福安畲族聚落的地貌结构,包括西部低山、中山区;东部低山、山间盆谷区;交溪中下游平原、丘陵区;以及南部滨海高丘、低山、海岸平原区的特征。文章还指出畲族自然村的海拔高度和分布情况,以及福安地区的平原和盆地面积。最后指出这些地理特点...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