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福安市” 相关
共 1798 条 27 / 120
391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行政区划历经多次变革,从解放初的14个乡镇到撤县建市,现辖13个乡(镇、街道),其中3个畲族乡。
392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人口增长迅速,畲族人口数量多,男女比例失调现象逐渐减少,年龄构成变化反映了计划生育成效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393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人口发展经历了1949年以前的减少和1949年以后的快速增长,畲族人口占比稳定,是畲族人口最多的市(县)。
394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人口构成中,男性比例逐渐下降,年龄结构年轻化,文化程度逐年提高,畲族人口占比稳定。劳动力分布以农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占比上升。
395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96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境内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畲族次之。畲族于唐代迁入闽东地区,大量落籍福安则在明清时期。福安畲族人口最多,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9.20%。福安畲族多与汉族通婚,形成同化。
397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汉族为主要民族,畲族次之,其余少数民族占比很小。随着时间推移,汉族和畲族人口均有增长。
398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畲族主要来源于唐代广东潮州,自唐末五代开始迁入闽东地区。历史上频繁迁徙,为求生计,最终定居福安。
399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政治体系,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检察院和法院、人民政协和社会团体以及民族工作和民族关系等各个组成部分。这些部分共同构成了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对于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400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历程,以及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建设情况。从早期的革命斗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福安市的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领导人民进行各种革命和建设活动。
401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各族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建立苏区。畲族聚居区是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地区,建立了许多党支部和苏维埃政权。中共福安县委多次遭到破坏,解放初期党员数量较少。
402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的中共党组织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发展和壮大。从土地革命时期到解放后,福安的党组织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放后,中共福安县委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分期分批开展建党工作,建立和完善党的组织,发展新党...
403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中共党组织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发展和壮大,对福安县(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1978年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上,强调实事求是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纠正冤假错案,调动干部积极性。1983年全面推行农村经济体制...
404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安市中共党组织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弘扬正气等措施,提高了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福安市在全国和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了一...
405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在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畲族干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畲族党员和干部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民族解放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福安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选派...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