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碌曲县” 相关
共 4444 条 291 / 297
4351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其他
赛牦牛活动在碌曲草原久兴不衰,现在从单一速度赛,发展到骑牦牛打抛尕,追牛到套牛,训服野牦牛等。
4352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其他
摔跤在藏区比较兴盛,在节假日和盛大集会都有这个项目。摔跤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由式,没有任何规定,可用勾脚绊脚,只要摔倒即可;另一种是固定式,这种方式,必须赤脚,不能用腿、脚勾绊对方,比赛时双方各系不同颜色的腰带,相对而峙,评判者宣布比赛开始...
4353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其他
拔腰在草原到处可见,它不受条件和地方的限制,随时可以活动,其方法是双方可用单手或双手相抱其腰,先被拔起来者(双脚离地)为输。
4354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其他
大象拔河是一种双方伏地力量与技巧相配合的项目,模仿大象的样子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拔河在长15米、宽4米的平地上进行,场地中央划一中心线,中心线左右各划一条线,两线以中心线为轴,左右等距,这两条线称界河线,用具是一条长约10米,直径3至4厘米...
4355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其他
举皮袋是青年男子比力量的一项体育竞赛。赛前,在1块平地上放3种斤数不同的大皮袋(内装砂等物,斤数150斤、180斤、250斤),比赛时看谁能在3次内把最重的抱起扛过肩者为胜,凡获得优胜称号者称为大力士。
4356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民俗
藏族人名有两个特点,其一,姓氏没有延用,藏族早期有姓氏,有的人在本人名字前面冠以部分家族地域、职务、官位等名称,如字妥·允丹贡布,间隔号前为其家族名称,后面为本人名字,但随着佛教的宏扬,姓氏逐渐消失,不再延用。其二,和佛教有密切关系,藏族僧...
4357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民俗
解放后,碌曲境内藏族的人名称谓,出现了新的情况,部分藏族开始使用姓氏,部分藏族使用汉字姓名,部分藏族人名亦汉亦藏。使用姓氏的藏族,有些是从原来的汉藏杂居省县来碌曲工作的藏族,他们在原籍时,祖上已经开始使用姓氏,有的是两个民族通婚后,其子女开...
4358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民俗
喝茶是藏族的生活习俗,藏族喝茶绝非品茗,而是为了健康的需要,“不得茶,因以病”。大约在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盛行于藏区,他们饮茶,主要是松藩茶、茯茶,不象通常饮茶那样用沸水冲泡,而是先将大叶散茶用石臼捣碎,然后在铜锅里旺火烧成褐红色的茶汁,...
4359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民俗
藏族对酒多有偏爱,尤其爱喝青稞酒,双岔、阿拉一带有酿制青禾酒的传统,逢年过节均要酿制。喝酒时不摆菜肴,不兴猜拳行令,饮者端起斟满酒的龙碗,边说边饮也有的唱歌,在歌声中饮酒。
4360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美食
藏族的乳制品有鲜奶,窝奶(酸奶)、酥油、奶酪(曲拉)。每当牧草萌发,牛羊肥壮的季节,鲜奶源源不断的产生,藏族人用鲜奶制成各种乳制品以便食用。窝奶产生于一千多年以前,据说,此品可清肥增寿,化食催眠,生发美容,尤其是盛夏季节,吃一碗加糖窝奶,令...
4361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美食
藏族的肉制食品,主要有“手抓”羊肉、干肉、灌肠、熏腊肉等。风雪高原的藏族人靠牛羊肉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要。每当农历十月,畜群转入“冬窝子”(即冬季牧场)这是牛羊膘肥丰满的大好时节,牧民们便成批地屠宰牲畜,以为过冬之用。这就是碌曲藏族所说的“...
4362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美食
“手抓”就是将带骨的大块肉投入锅中,用旺火煮开,少许即可捞出供食,因为要用手抓着吃,所以称之为“手抓”,吃“手抓”必须一手执刀,一手抓肉,大口大口的咀嚼,才有味道。据《健康报》载:吃这种半熟的开锅肉,要比吃煮过头的肉更利于人体健康。
4363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美食
干肉是在冻冰季节,将牛羊肉剔骨后阴干,干肉多生食,如需饭内下肉时,待饭熟了,才将切好的肉丁放进去,藏族群众秋冬多吃鲜肉,春夏一般吃干肉。
4364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美食
灌肠,将碎肉伴面、血灌入牛羊肠子内然后煮熟,一般有血肠、面肠、肉肠、肝肠之分。它只是煮一两个开,就及时出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既可滋补强身,又能一饱口福。
4365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美食
伐子是将肉末、内脏杂碎,佐以调料,用羊肚子包裹,然后下锅煮熟食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