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独山子” 相关
共 137 条 6 / 10
76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新疆布政使派员(邬铭魁)采集独山子等地的石油、石蜡赴俄国巴库化验。宣统元年(1909年),新疆商务总局用纹银30万两(“两”为当时新疆币制单位)从俄国购进钻机、炼油釜及制烛机,并聘请技师随机来新疆。钻机安装在独...
77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疆的石油勘探,除在独山子狭小的范围进行钻探外,其他只限于一部分油苗区踏探性地质调查和路线性地质普查工作。从1951年开始,在准噶尔、塔里木两大盆地的中、新生界沉积岩分布地带开展了系统的综合性地质勘探工作。至1954年...
78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独山子区附近所在的天山地震带活断层相对较发育,有数十条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和南北向活断层分布。尤其是天山褶皱系内部,东西向的活断层规模大,发育时间长,并以挤压、逆冲的性质为主。北西西向的活断层表现为右旋、逆冲的性质,而北东东向的活断层表现...
79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27年(1938年),独山子炼油厂设小学1所,但未延续下来。民国31年(1942年),小拐小学建立。
80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克拉玛依地区人烟稀少,几无教育。民国27年(1938年),独山子炼油厂创办1所小学,有教师1人。至民国31年(1942年),小拐乡建起第一所民族小学,亦只有少数民族教师1人。
81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4年10月,独山子矿区幼儿园(今独山子炼油厂第一幼儿园的前身)成立。当时有两幢平房(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和桌凳、餐具等一些简陋设备。入托婴幼儿150人,开设6个班。有保教人员50人,以家属为主,无专职幼儿教师。教学上无统一要求,仅...
82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27年(1938年),独山子炼油厂为解决职工子弟入学问题,设小学1所,分维、汉两个班。但该校未能延续下来。
83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的中学教育始于1956年,当年88名学生在独山子小学升入初中班,设3个班,教师5人。1957年发展为6个班,学生189人,教师9人。
84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克拉玛依第一中学 位于市区天山路8号。1959年3月创办,原名克拉玛依市中学,1963年改为今名。该校是克拉玛依创办最早的一所中学,创办之初,没有校舍,临时借用市人委的食堂作教室,没有教师,临时聘用市人委文教科的干部代课。创办当年,共设9个...
85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6年2月开始筹建,原属独山子矿务局。当年招生480人,学制2年,培养目标是4~5级工人。从油田抽调职工108人作为教师,专职校长为丁同茂,当年9月正式开学。1961年3月精减机构时并入克拉玛依技工学校,1962年8月撤销。1980年重...
86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新疆石油学校座落在独山子区大庆路北端、北京路西侧。是一所多民族的石油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前身是乌鲁木齐石油学校,1956年建校。
87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石油局的职工教育事业始于1956年。随着独山子矿区的发展和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大军云集在天山脚下的戈壁荒滩上。新增职工多为农民和复转军人,文化水平低。为了适应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局开始了以岗位培训为主的多渠道、多层次、...
88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8年,为贯彻落实“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各类学校相继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如开荒种地,解决教职工蔬菜不足问题;自盖简易校舍,缓解校舍的不足。独山子子弟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办起了小小炼油厂。师生...
89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独山子炼油厂职工的文化生活贫乏,仅有一座露天戏台,且很少演出。
90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独山子矿区仅有一座露天电影院。中苏石油公司有一架苏式K—303电影放映机,不定期放映,以苏联影片居多,有一名业余放映员。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