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独山子” 相关
共 137 条 2 / 10
16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克拉玛依市各民族人口的主要来源是,1955年以后随着油田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由全国、全疆各地调入。但是在此之前,市境内早已有人定居。乌尔禾地区早在17世纪70年代就有蒙古族迁人并定居下来。小拐地区在18世纪中叶已有汉族和哈萨克族居民,清宣统...
17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8年前,金融系统实行“存贷分户”的管理办法。1958年7月,实行“存贷两户合一”的方法。1959年,实行“全额信贷”。1962年,实行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由财政核拨,商业信贷指标由商业部门管理。1977年,商业流动资金由银行逐级报批。19...
18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10月,中苏石油公司在独山子设立运输处,当时有45名职工和5辆苏制、美制汽车。1965年,成立第一家地方所属的专业运输单位。1988年,全市范围内已有新疆石油管理局运输公司、市汽车运输公司、独山子汽车运输公司、石油部长途运输公司二...
19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初期,居民生活、集体食堂用的燃料皆取自戈壁滩的梭梭柴和红柳等。仅10年左右,市区、外探区的职工生活区附近20千米之内的野生植物几乎被砍光。随着油田人数的增多,燃料供应日趋紧张,而煤的运距达150多千米,运力不足。到70年...
20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25年(1936年),独山子油矿正式开发时,130名员工住在20余顶帐篷中。两年后建起四、五幢房屋,多数职工仍住帐篷、地窝子。到民国31年(1942年),独山子矿区共有各种建筑60幢,其中专家宿舍9幢,工人宿舍11幢,职员宿舍1幢。
21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农业区主要在乌尔禾乡、小拐乡及市局一些单位的农场(不含兵团团场)。农业土壤主要有灰土、底沙灰土、灰沙土、灰黄土、棕灰土等,分布于百口泉、井下作业处农场、乌尔禾乡、小拐乡、四泵站和独山子。农区土壤3项肥力指标,以国家第二次土壤普查肥力分级...
22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石油工业是克拉玛依市的支柱产业。油田勘探、油气开采、原油加工以及各项辅助生产的发展,促使克拉玛依市迅速崛起。
23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25年(1936年)4月,新疆省政府与苏联科学考察团联合组成独山子石油考察团,开始在独山子进行石油地质查勘。8月,考察团更名为独山子石油考察厂。10月,原省办安集海炼油厂并入后,企业名称正式改为独山子炼油厂。
24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33年(1944年)3月,国民政府经济部决定由资源委员会甘肃油矿局接办独山子油矿。8月15日,成立甘肃油矿局乌苏油矿筹备处,随后开始恢复油矿的采炼业务。
25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34年(1945年)9月,成立乌苏独山子石油矿管理处。随后几年,油矿上级主管部门数次变动,但最终经营管理权掌握在新疆“三区”政府手中。
26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3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与苏联政府代表在莫斯科签订联合创办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协定。1950年10月31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乌鲁木齐正式成立。
27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5年1月1日,在原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基础上成立新疆石油公司,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工业部。1955年7月30日国家石油工业部成立,从此新疆石油公司改属石油工业部。
28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25年(1936年),独山子石油考察团团长戴润博带领的10余名卫士与附近地区招收的少数民族青年,组成独山子最早的石油职工队伍,共约20余人。随后,不断招收华籍和苏籍员工。到民国32年(1943年)初,有华籍职员54人、工人776人,共8...
29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克拉玛依地面油气显示丰富,对勘探和发现油田起过直接的指示作用。红山嘴一风城露头区有几十处液体油苗、油砂、沥青团块和沥青脉,绵延100余千米。
30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克拉玛依石油资源的发现始于何时已不可考。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刊行的《旧刊新疆舆图》和宣统三年(1911年)书成的《新疆图志》中都有关于克拉玛依黑油山(书称青石峡)和独山子原油的记述。俄国地质学家B • A •奥布鲁切夫1905年、1...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