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226条
基础文献
18条
析出资源
1264条
图表
285条
人物
10条
事件
527条
地名
67条
专题
4条
作品
51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漳州市” 相关
共 2226 条 39 / 149
571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中统”和“军统”两派斗争十分激烈,一般情况是中统控制国民党组织,军统控制三青团组织,在福建各地情况大体如此。中统龙溪县干组建立初期的活动,主要是大量发展成员,建立和健全基层组织,以便增强地方势力,分别在石码、浦南、石角东...
572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1947年间,龙溪县进行保民代表、乡、镇长、龙溪县商会长、国民大会代表和立、监委的选举,中统都极力进行活动:例如当时提出林仲山竞选商会长,黄典钺竞选古林乡长,黄惠农竞选潮洋乡长,蔡辛甲竞选丹霞镇长,陈文杰竞选崇安镇长,陈光亮竞选石亭乡长.....
573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在国民大会代表和立、监委选举前夕中统为了进行竞选活动,宣传工具显得特别重要。有鉴于此,在,1947年尾,叶铁民向南靖中统头子庄达衡提出将《南报》转让接办的要求,一直到1948年2月,洽商获得同意,才将《南报》正式接办。接办后的《南报》,以叶...
574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事情发生在1944年的夏末秋初。解放前的漳州,“军统”势力特盛,国民党的地方党部和三青团,均为军统所把持。“中统”虽然有个“漳厦区调查统计室”的组织在漳州活动,但势单力薄,无法与之抗衡,很难插足地方事务。报纸是重要的宣传工具,中统早就想在漳...
575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这时南靖的《南靖新报》一些负责人,立即计划将报纸的出版冲出南靖,向漳州、厦门推进,立足厦门,向外发展。于是便在1945年9月中旬,特地编印两期报纸,每期各印150份,在拟议...
576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省立第八中学和省立第八初级中学,是两所不同学制的学校,由于都是省立中学,都设在芝山之下,又都编数第八,所以过去人们都混称“八中”。现忆述其一些轶事于下:。中等学校教员的资格,按照规定是大专学校毕业的方能充任的。自清朝末年开办学堂以来,挂欠经...
577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辛亥光复之后,漳州府中学堂由芝山书院移到八卦楼边的丹霞书院来,改为校长制,第一任校长是海沦华侨、捐过道台的陈秉璜。先后接任的吴春元、王廷赞、陈启基等,都是福州优级师范毕业的。在陈启基任内从甲班招生起到丙班毕业,共三个班级。甲班学生于1915...
578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民国十五年大革命时,国民革命军东路军何应钦部进驻福建。翌年,福建省政府设立教育改造委员会,仿效美国学制,中学改为初、高级三三制,把省立第八中学和第二师范合并,改办省立第八初级中学和第三高级中学。学校改校长制为委员制,叫做校务执行委员会。省教...
579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1842年《南京条约》订立后,基督教美国归正教公会、英国伦敦公会,分别于1844年、1847年派波罗满等来到厦门。在我国戊戌维新时期学制改革的影响下,教会所附设的私塾也先后改为学堂。1898年初,英美公会为适应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需要,...
580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进德女中学是基督教会创办的,1920由英国伦敦公会女宣教士黎以智所倡议而设立,它是漳州第一所女子中学。同年秋,该校借用接官亭礼拜堂后面的进德斋为校舍,开始招生。初办时仅有学生12名,教员4位——黎以智、黄秉哲、庄庄山、和我。1926年秋,北...
581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公元1920年,我市旅居安南西贡从事商贾,旧华侨林民英先生感召于“五四”运动,奋发“教育救国”,振兴民族实业的爱国热忱,慨然筹捐银圆三千多元,会同漳州社会贤达,创办一所漳州华侨初级中学,招收职业班级。校舍承购英国伦敦公会建在漳州南郊草寮尾的...
582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龙溪师范学校前身——省立龙溪简易师范学校是漳州的一所中专学校。1937年7月抗日战争开始后曾内迁至南靖和建宁,迨1947年春才全部迁返漳州原校址,历时九年半。内迁期间,辗转迁徒,艰苦办学,并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对于南靖和建宁两县的地方...
583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日寇飞机轰炸漳州。为学生安全计,是年秋,在校长尹日新主持下,龙溪筒师内迁南靖县和溪乡,以南菁社的南河楼为校舍。1938年5月厦门失陷后,闽南局势骤紧。1939年秋苏克惠继任校长,同年夏,日寇猖狂侵扰沿...
584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龙溪简师内迁时,正处于民族危机深重,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面对艰危的时局,学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爱国热情高涨。在和溪的一年中,该校的抗日救亡活动极为活跃。一批进步学生与漳州的芗潮剧社和龙溪县抗日后援会有密切联系,师生同唱同演抗日救亡歌曲和话剧...
585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因战争环境加上国民党政府所拨教育经费短少,该校内迁办学条件极为艰苦。无论在南靖和溪时的南河楼,或迁山城时的南苑楼抑或溪雅滨的黄氏祠堂,还是北迁建宁县城西的江西会馆和李家祠堂,都是租借旧房,且多巳破损,由于迁徙频仍,图书设备也损耗甚多。面对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