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226条
基础文献
18条
析出资源
1264条
图表
285条
人物
10条
事件
527条
地名
67条
专题
4条
作品
51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漳州市” 相关
共 2226 条 36 / 149
526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 类型: 正文
官厅接收之后,印发福建省漳州电厂股份两合公司章程,向商人募股。在民股还未募足时,先由建设厅代热。这是按照台湾电气株式会社的办法,依样画葫芦,规定上列人员都由官厅指派,不经过股东大会选举。虽然章程中有两种优待规定:“商股股息六厘,官股股息五厘...
527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 类型: 正文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原私营公司董事会以伪政府接管公司财产,并未付给收买的价款,因而利用张贞挂上董事长的名义与地位,继续与伪省政府交涉,讨还公司财产。这时陈体诚已离闽,终获得伪省主席刘建绪批准,转饬伪建设厅交还,恢复民营。我提议应由...
528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 类型: 正文
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九日,漳州庆获解放,驻厂军事代表张浚清协助电厂维持生产。同年十二月间召开股东大会,登记股权。人民政府并鼓励我们向国家资本主义发展。一九五〇年四月龙溪专署工商科科长陈君实与董事会协商,召开股东大会,我主持会议。股东一致同意公私...
529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 类型: 正文
辛亥革命后的四十年间,我国的政治、社会的变迁错综复杂,作为新闻报导与宣传工具的报刊,也由于社会的需要,应运而生。漳州为闽南重镇,且为漳属首府,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报刊销行遍于所属各县,影响巨大,报刊也成为反动统治者必争的统治工具...
530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 类型: 正文
在清朝末年,山于维新思想的传播和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就有一些官绅想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去仿效西洋,进行维新。漳州中西学堂就是在这情况下创办的,它是新式学堂创设的开端,也是时代的产物。漳州中西学堂开办于一八九...
531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 类型: 正文
漳州中西学堂于一九〇四年因洪水校舍倒塌而停办。其时正为庚子教案发生后第四年,信教者以有教会的势力可作为依持,一时教会大兴。该学堂校董陈贵宗、黄振荣虽同奉基督教,而其所属的教会则分归英美两公会,在公会的操纵下,无意共同重设中西学堂,各怀所私,...
532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 类型: 正文
现在漳州第一中学的校址,是解放前龙溪中学的旧址,其前身为福建省立第八中学,再推溯上去,就是清末漳州府中学堂——这是漳州第一所中学。一八九八年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虽行专政,但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也不得不施行一些新政,废科举、兴学校,就是其中之...
533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 类型: 正文
芗剧是由台湾的“歌仔戏”蜕变而来的,而“歌仔戏”又是从闽南流传到台湾的“漳州锦歌”、“闽南山歌”等民间曲艺逐渐演化形成的。因为在明末清初郑成功据金厦抗清而后收复台湾时,漳泉两属人民曾随其东渡。在台湾生活时由于眷念乡井,常把从闽南流行的“漳州...
534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 类型: 正文
引言一九五二年我在《漳州府志》看到朱熹的《谕俗文》和陈淳的《禁戏书》以后,曾沿其家乡北溪到华安县,看到古典淳扑的老“白字戏”,据说是从漳浦县传来的,一九五四年在漳浦的六鳌半岛找到九位“竹马戏”老艺人,了解到有关历史沿革,剧目抄本、表演艺术、...
535
引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 类型: 正文
一九五二年我在《漳州府志》看到朱熹的《谕俗文》和陈淳的《禁戏书》以后,曾沿其家乡北溪到华安县,看到古典淳扑的老“白字戏”,据说是从漳浦县传来的,一九五四年在漳浦的六鳌半岛找到九位“竹马戏”老艺人,了解到有关历史沿革,剧目抄本、表演艺术、音乐...
536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 类型: 正文
漳州竹马戏源自唐宋的“跋马”,这是古代流传在祖国南方的民间歌舞,也叫“竹马灯”,用竹扎、纸糊的马头和马尾,分别绑在演员的前胸和后臀,里面点燃烛火夜间游行,若干人组成“马队”,成群结夥、边演边唱、载歌载舞。最常演唱的节目是《王昭君》,其中“出...
537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 类型: 正文
所以,蜕化而成的“戏弄”脚步却变化不多,沿用“踏摇娘”的反复进退的步法,俗称:“三进、三退”。这种“上身扭动,脚步踏摇”的舞蹈动作,成为竹马戏和老白字戏表演艺术的基木特点。唱词粗俗、朴实,多是地方俚语、谚谣、很少精工细硺,乡土生活气息浓厚,...
538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 类型: 正文
作为竹马戏演唱特色的开场形式叫“跑四美”,在南戏的“排场”中称为“趟马”,由四个女旦跑马过场,各唱《四季春》小曲,名为“乞冬”,是祷祝年成丰收的意思。有几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开始是用“竹马灯”的首尾两节,分别缚在演员的前身、后臀,跑马过场,近...
539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 类型: 正文
漳州的竹马戏在宋元期间变化并不大,明代以后流传在南方各地的戏曲艺术得到普遍的发展与交流,如江右的弋阳腔、采茶戏,湖广的楚剧、汉戏,江淮的吹腔、乱弹以及西北的秦腔、梆子..等剧种都到过闽南演出,真是万紫千红争艳斗姘,堪称为“南戏”的复兴与繁盛...
540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 类型: 正文
最后,让我们再回顾到宋代漳州的戏曲活动情况。据地方志载,闽南开发于秦汉,唐宋以来社会经济日趋繁荣,漳泉两地物产富饶,寺院产业丰厚,宗教艺术活动频繁,各种傀儡戏特别盛行,民间散乐、百戏大量流传,《漳州府志》卷二十八“民风篇”中,有朱熹《谕俗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