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203条
析出资源
734条
图表
211条
事件
15条
专题
194条
作品
49条

检索条件

与 “洛江区” 相关
共 1203 条 71 / 81
1051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景区
田格里拉生态园位于河市镇新告村,洛阳江支流的源头,被列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园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与泉州市植物园相邻,内园可观赏桃、李、梅、樱各种花草树木,采摘各种蔬菜、水果,登山看奇石、垂钓、烧烤、台球、乒乓球,儿童摸鱼、戏水等亲子活...
1052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97年,对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职工按定额实行公费医疗。1998年6月,为加强临床基本用药的管理,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执行《福建省公费医疗药品报销范围》(共1140种)。1999年4月,执行《福建省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第二版)》。同年...
1053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2007年,洛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同年1—3月,筹建机构、制定出台新农合管理规定、全面宣传发动、筹集基金、采集信息和培训相关人员业务。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3617户,128206人,参合率80.52%。资金到位769...
1054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早时注重实用。初生婴儿穿掩裾“和尚衫”,围孩儿肚,下垫尿布,扎被裙,外罩披风。稍长,穿鸡罩衫、开裆裤或其他简便童装。五六岁穿连裆裤。婴、幼儿衣背领下绣字,以祈平安吉祥。20世纪90年代以后,童装设计新颖,款式繁多,色彩绚丽。21世纪以后,儿...
1055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以西装、夹克为主装。许多年轻人喜欢休闲装、毛衣、T恤、运动装,即简单又显气质。一些时尚人士更是讲究名牌。青年人讲究的名牌还是以国内品牌为主。学校则统一穿校服,大都以舒适、大方、简便的运动服为主。鞋子选择也以休闲皮鞋、旅游鞋为多。
1056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青年女装款式丰富多彩,有各式毛衣、裙装、大衣等,面料以棉麻、腈纶、纯毛等为主,色泽鲜艳,配上款式新颖的皮鞋、靴子、凉鞋等。其饰品包括手袋、戒指、项链、手链、耳环、胸花以及发卡、发带等。20世纪末流行“港式”服饰,21世纪以后流行“日式”“韩...
1057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冬天多以式样庄重、颜色较单一的西装和夹克为主,讲究宽松舒适,夏天除了衬衫外,T恤也逐渐为中老年人所青睐。21世纪以后,服装颜色趋向丰富鲜亮,给人以越活越年轻的感觉。
1058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中老年女性服饰种类繁多,总体上偏向花色较单一、样式较稳重。其饰品较常见的有项链、戒指。 进入21世纪,除个别手工裁缝因适应少数人对衣着款式的需要或代为成衣适身尺寸修改缝纫而保留外,作坊式的衣服加工基本消失,成衣市场所售全为服装厂生产。
1059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国之前,平民百姓纳底布鞋、草鞋、木屐为主,仕宦缙绅以及殷富阶层则穿弓鞋、珠拖。民国之后,皮鞋、胶底鞋等逐渐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时兴“万里”鞋、球鞋等,干部、师生一度流行灰、蓝八角帽。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人字拖鞋、塑料拖鞋和...
1060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代,男人蓄发辫,儿童留束发。民初鼎革,明令剪辫,男子留剪辫头或剃光头,继而理满堂发或平头。以后长期通行二八分发。抗日战争时期,男学生推行剃光头。20世纪40年代,分发流行航空体。幼童留护囟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发仍最普遍,其次是平头...
1061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至民国,幼女留双短辫;少女梳单长辫,扎红头绳。成年妇女挽发髻,别簪子,小型“包髻”“螺旋髻”,套发网,为城镇妇女发型;大型“粗脚头”,套大排钗发架,流行于农村妇女。20世纪30—40年代,年轻女子剪短发,蓄刘海。摩登女郎长发披肩,新婚女子...
1062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妇女盘髻,头饰簪钗之类,民国后期女多剪发,只用发夹,或用各式金银玉钗。女童从小钻耳,栓红线头,十二三岁始戴耳拴、耳环,成人戴耳坠,劳动妇女戴耳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兴钻耳,耳饰一度敛迹。20世纪80年代,年轻女子重兴耳饰热,耳环、...
1063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国时期,境内居民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搭食甘薯、薯干,贫寒之家常吃漉去淀粉的薯渣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物质生活逐步提高,普通家庭平时俭朴,粗细搭配,以稀为主,干饭多为捞饭。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提高,主食以细粮为主,注重口味化、...
1064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国时期,平民生活清苦,一般以自制豆豉、酱瓜、咸菜、萝卜干和蔬菜佐食,逢年过节偶尔尝到鱼、肉、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居民食物范围不断拓宽,有素有荤有肉,但各色腌瓜菜仍是主要佐食。进入20世纪90年代,居民生活消费日趋营养化、口味化,随着...
1065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婚丧喜庆、敬神祀祖、馈赠亲友的食品繁多,较典型的有百寿龟、白米龟、花包、蓼花、麻蓼、咸粽等。花包是发面皮、水晶糖料馅,大如海碗口的包子,上盖红双喜图案,专用作婚嫁纳彩,男方馈送女家的礼品。其间配有几个花包头,上用彩色面条塑成吉祥图案,增加礼...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