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沂水县” 相关
共 649 条 2 / 44
16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沈鸿烈和于学忠原本张作霖之部属,皇姑屯事件后,均为张学良辖属,系东北军将领。1931年沈鸿烈由张学良荐任为青岛(特别市)市市长。1937年底于学忠奉命调至青岛驻防,并与沈配合封闭青岛港口,炸毁日本在青岛的纱厂基地,给侵华日军以打击。沈鸿烈也...
17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1941年农历10月末,鲁苏战区总政治部同党政总队所属一大队四分队、五分队人员以及51军113师674团部分兵力,制造了一次进犯八路军发展的沂水县政府的摩擦事件。这次进犯是军事与政工并进。674团指导员李文超率部进攻卞山外围,袭击八路军根据...
18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回忆抗日战争时期于京西在国民党省地两级 “调统室”供职的一段经历,还得先从省调统室主任于仲昆说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山东省调查统计室主任为于宝仑(字仲昆)。七七事变,日宼侵华,他不甘心当亡国奴,投向鲁东行辕,任第一科科长。当...
19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沂水县的主要税收来源是田赋,俗称钱粮。农民交田赋,称之为“赋粮”。所以那时有句俗语“拿上钱粮不怕官”,就是指田赋。田赋单位是“两”,俗称一两银子,两以下是钱、分、厘、毫、丝,都是十进位。全县负担田赋四万两以上的为一等县,四万两以下三...
20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1934年,沂水县取消了区级建制,全县划分为125个小乡,直属于县政府。125个乡,每乡所属村庄在十至二十个之间。每乡设乡长一人,副乡长一人,副乡长兼文书、会计。正副乡长都是无给职,乡长大多由地方士绅充任。每个乡准许按本乡地亩每年摊筹办公费...
21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1936年7月,张里元调升临沂督察专员,范筑先将军第二次来沂水任县长,(受范县长指派,我曾任过一段金库主任职务,对县政府机构人员情况了解一些,现据记忆,略述如下。二十年代,沂水县公署仍沿用清朝旧制,三班六房旧衙门。1927年夏,国民革命军抵...
22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二十年代,沂水县遭受了四种灾害;兵灾、匪灾、火灾、蝗灾。民国11年古历3月21日上午七八点钟,沂水城东关街南头一刘姓居民,因不慎发生火灾。当时正刮西南风,狂风大作,火势凶猛,扑救无策,任其蔓延,当天下午即烧到东关街北头、房屋财物,尽成灰烬,...
23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郑瑞麟,字祥符,沂水人。世业陶,至瑞麟益宏其业。高密刘冠三、昌邑陈干耳瑞麟名,先后造访、谈革命大义,翕热了解,大相知悦,介入同盟会。元年被选为同盟会沂水分会会长。嗣同盟会改组国民党,仍被推为理事。三年袁氏蓄意帝制,欲尽除党人,逻者四出,于是...
24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良”。每当中华民国到了危机存亡的时候,忠烈之士,常风起云涌。吾邑沂水,正象山东其他各县一样,在革命建国,抗日剿匪的大时代里,曾前仆后继地出现了无数“只见一义,不知生死”的“奇男子”、“大丈夫”,我这“一门忠烈”中所要说...
25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郑瑞麟老先生系沂水城人,原住沂城阳西街,后迁东关北头棘林子。郑老先生目不识丁,虽没文化,但极富革命热情,特别热诚兴学。他是沂水县辛亥革命的先躯,在山东省辛亥革命史上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郑老先生特别崇拜民族英雄郑成功,他在世时,每逢过旧历...
26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清末民初,沂水县在保大军校毕业的学生,据我所知,有李泽青、牛元峰、杨焕彩、秦德纯四人。李泽青,字润生,沂水县对崮峪村人,毕业后病死,未仕。牛元峰,字宝琦,沂水县沂城区田庄村人。此时红军布防于高山要隘,老百姓实行空室清野,家中财物,凡能带走的...
27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沂水县姚店子西南的埠前庄,乃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先烈刘溥霖的故乡。埠前庄地主刘家,虽不及沂水城刘南宅声势显赫,然在沂水县也是数得着的大户望族。刘家有三处宅院,其中一处用大青石砌成高高的围墙,其围墙高有三层楼,叫做石堡,俨然一座小城堡。听说解...
28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1935—36年间,任永昌在济南育英中学任语文教师。当时他已年届不惑,面目清秀,举止典雅,颇有文人风度。藉从师良机,常就写字去他家求教,他对我也深有诲人不倦的热情,闲谈中偶而也涉及到他的身世:民国初年,他曾在北京某高等学堂读书,1929—3...
29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三十年代沂水县的联庄会,是农民为守境保家所成立的群众性武装组织。追溯联庄会这一组织形式的来源,即清朝末年的团练局。那时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李鸿章办团练发展成了淮军。因此梁鸿恩呼吁搞联防,成立八县联防队。张宗昌答应梁鸿恩提议,允...
30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1945年春节前夕,反动道会门大佛道和茹素团残余分子在敌特的支持下,在沂北县马站区部分村庄,制造了一起反革命暴乱。刘继先作为亲历者,将所见所闻追记成篇,供研究地方史志的同志们参考。1945年1月,山东的敌人在我军民连续攻势的打击下,已经日暮...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