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永修县” 相关
共 1736 条 24 / 116
346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海昏故城位于吴城镇芦潭,呈十字形街道遗址。建昌故城即艾城乡政府所在地,有土城和砖石城墙。永修故城相传在滩溪和安义县徐埠交界之地,尚未发现遗址。
347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古墓塔包括吴王墓、王母墓等传说遗址,以及历代名人如魏源、陈思燏、曾氏等的墓地。还有真如寺附近的宋代僧塔林和将军塔、颛愚塔等建筑。部分墓地遭到破坏。
348
庙坛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庙坛包括关帝庙、城隍庙、马王庙、樊将军庙、张令公庙等,还有万寿宫、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邑厉坛、里社坛和乡厉坛等。部分庙坛在民国时期先后毁废。
349
祠坊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祠坊包括先贤祠、忠义祠等,以及名贤坊、锦衣坊、表异坊、贞节坊等坊表。这些祠坊大多毁于民国时期,少数残留至“文化大革命”时拆毁。
350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亭台桥阁包括望湖亭、唤渡亭、寿樟亭、千岁灵根亭、周瑜点将台、佛印桥、马藏桥、日中桥和云树阁等,均是古代建筑,部分在民国时期被毁。
351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山房会馆包括李氏山房和吴城的会馆,多为清代建筑,精致工艺,抗战中部分被毁。
352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摩岩石刻包括洪觉道场和石床,前者为唐代道膺讲经之地,后者为苏轼和佛印论文谈心之处,均刻有书法作品,风格超脱。
353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革命遗址包括涂埠铁桥和河北祠堂,前者是起义部队通过的地方,后者是中共永修县委的地下斗争地点。城山会议遗址则是中共永修县委召开紧急扩大会议的地方。
354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修江八景包括云居拥翠、修水环清、柳渡春烟、莲州夜月、东郭农耕、北山严樵唱、桃源石洞和桂影池亭,这些景点展现了修江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355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编记述了永修县在历史长河中孕育了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以其卓越的才智和品格为后世所敬仰。这些人物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成就和贡献,他们的事迹成为了永修县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选取一些古代人物的事迹,展现了永修县历史的辉煌和丰富。
356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汉代的刘陵、南北朝的周续之、南北朝的司马暠、唐代的杨于陵、杨嗣复以及宋代的李常等古代人物的事迹。这些人物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表现和贡献,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和博大精深。
357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汉代的刘陵、南北朝的周续之、南北朝的司马暠、唐代的杨于陵、杨嗣复以及宋代的李常等古代人物的事迹。这些人物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表现和贡献,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和博大精深。
358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郝赤、张朝燮两位永修县的历史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表现和贡献。郝赤是一位有才华的军事将领,他的《步兵教程》受到了吴佩孚的赏识,并因此升任为少将。他主持的练兵军务卓有成效,后升任直鲁豫巡阅副使、两湖巡阅使、中将参谋长等职...
359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永修县人物概况历代名人、先进人物。
360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图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