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武宁县” 相关
共 1631 条 42 / 109
616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33年8月,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对苏区人民的镇压,成立所谓“武宁县善后委员会”。其任务是:“严密封锁苏区,招抚自新,修筑碉堡,严格保甲制度,整顿团队”等。省派委员王××到县后,着手办理五件事:一、限期完成各区门牌登记;二、派员举办人事登记;...
617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33年9月,开始修筑武(宁)阳(新)公路。
618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33年9月,为加强对苏区的封锁,防止群众支援红军,江西省粮食管理局将全省划为六个粮食管理区,竭力统制粮食,每区各派视察员两名,分赴务县督促成立粮食管理分局,武宁属第一区(包括瑞昌、修水、铜鼓、宜丰)。
619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33年年底统计,全县总户数28646户、人口188248人,适龄壮丁34162人。大甄总产为30600石,小豆1134石。
620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33年,设立武宁县立卫生院。
621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军事事件
1934年2月11日,湘赣红军肖克、高泳韭两部由山口渡修水,进入浬溪、甫田桥,在武宁附近击溃湘军彭位仁部一个营后,于是日进占武宁北之芭蕉、横路铺等地。
622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军事事件
1934年2月25日,湘赣红军第十六师高詠生部由幕阜山南麓我县之大德山、洪下源移向小坳、洋段,连日迂回应敌。
623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34年3月,湘鄂赣省委派遣靖(安)、武(宁)白区工作团至九岭山地区开辟工作,在蓑衣洞、南北港等地进行发动群众。
624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1934年4月,山洪暴发,修河水涨二丈余,县城房屋被淹,全县损失估计在十万元以上。
625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34年4月30日,国民党江西省第四区党务指导委员王冠英率工作人员来县指导“新生活运动”工作。
626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1934年5月,大水。秋旱。饿死123人。县灾民收容所施赈,全县有灾民8508人。
627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1934年5月,王冠英在县先后召开七次会议,编印有关“新生活运动”刊物,组织城乡宣传队,召集全县保甲长,分区训练;颁布推行“新生活”标准及举行朝会办法。
628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34年9月,抽调武宁县保甲长二百余人分两期进行训练,每期两个月,第一期于本月中旬开始。
629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军事事件
1934年12月,国民党政府调二十六师(郭汝栋部队)的第四团和一百另五师的谢彬部队以及民团等共计一万余人,分六路围攻驻扎在太平山、蟠龙山丝茅坪的龙武县,龙武县委及县苏维埃被迫转移至冷水坪。
630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2月22日自本日起进行饥民登记,至3月1日止,全县已登记一千余人,据江西《民国日报》载:“武宁灾情惨重,涝旱均兼,自去年秋及冬,所有饥民,均以树皮、草根、观音土为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