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枣庄市” 相关
共 2839 条 159 / 190
2371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8年,枣庄市机械厂采用翻砂造型法生产铸铁管,成品率只达74%。后采用立行铸管法,成品率达85.4%。为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产环境,又投资6.8万元新建铸管车间,采用连续浇铸法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2372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0年,枣庄市机械厂新建钢炉车间。1971年正式投产,钢炉熔积0.5吨,当年生产铸钢件58.63吨。1974年停止生产。1975年筹备恢复生产。1976年生产铸钢件135.7吨,钢水166.10吨。1978年,产铸钢件418.67吨,钢...
2373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2年,枣庄市机床维修站根据机床维修的需要,设立了一个电镀辅助车间,有镀铬、镀铜、镀镍等渡槽5个。1973年新建一个容积1500升的镀锌镀槽,主要为枣庄市通用机械厂冷风机管镀锌服务,1979年又建一个长8.65米,宽0.73米,容积为4...
2374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1年,枣庄市机床维修站与枣庄市机械厂、枣庄市电机厂3家联合生产电风扇。机床维修站承担电风扇风罩的生产任务,年产风罩5000套。为适应风罩电镀的需要,经上级批准投资10多万元上了一条半自动镀铬生产线,共有长2.5米、高1.5米的镀槽29...
2375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张莲芬在中兴矿局的旧址上建起了中兴煤矿公司。
2376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1年,峄县总工会拨救济粮在陶庄办起了陶庄炼焦厂。建厂初期仅有18名工人,7个明火池。1952年发展到119人,产焦炭7150吨。
2377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3年,陶庄炼焦厂迁到薛城,并更名为薛城炼焦厂。
2378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5年,开始使用洗打煤机代替手工洗打煤,并于同年10月建成了2座开滦焦池。1956年有职工318人,产焦炭3.4171万吨。
2379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6年,薛城生建焦化厂建成投产,年产能力10万吨。1958年后扩建,年产能力达30万吨。
2380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8年,大办钢铁的兴起促进了焦炭工业的发展。在滕县,组成了济宁专署滕县煤焦指挥部和炼焦团。
2381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9年是全市炼焦工业大发展的一年。峄县人民政府投资7.7万元在枣庄兴建郭里集焦化厂,当年7月建成,部分投产,有职工486人。年底,64座明火池全部投产,共产焦炭3.9489万吨。同年1月,还投资7.6万元兴建山家林焦化厂,9月建成投产,...
2382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9年,薛城焦化厂(又叫滕县第一焦化厂)有职工3275名,拥有359座开滦池,500个明火池,10座红旗2号焦炉,7套联合洗打煤机,36套收油设备,年产焦炭35.8397万吨,在全国焦炭行业中居于首位。
2383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滕县焦化厂称滕县第二焦化厂,最初于1958年5月由滕县先锋焦厂、滕县商业局焦化厂和滕县第一中学焦厂合并而成。合并时有职工21000人,149座焦炉,设计年产焦20万吨,1958年产焦炭为6.8047万吨。
2384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0年下半年开始,大小炼焦厂纷纷停产。
2385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1年8月至9月,郭里集焦化厂、枣庄焦化厂先后下马。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