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8262条
基础文献
64条
析出资源
6471条
图表
207条
人物
308条
机构
109条
事件
35条
作品
1068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朱熹” 相关
共 8262 条 501 / 551
7501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丙申晚秋。据袁枢《年谱》记载:淳熙三年二月,袁枢离严州教授任回建安,后由龚茂良荐为大宗正簿,应诏入对,是年冬偕傅伯寿同游武夷,与朱熹会晤。这时,朱熹所著《资治通鉴纲目》已成书,《诗传集注》已近完成,晤谈中论...
7502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约为朱熹晚年所作,具体时间不详。因朱熹的《十梅诗》作于淳熙七年(1180)冬,淳熙八年(1181)闰三月,朱熹南康军任满回归。按朱熹原诗题所言,当为离任之前所写。 浅析 诗的前两句回忆当年每逢梅花盛开时节,都会与友朋早早地游赏题...
7503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约写于淳熙四年(1177)丁酉前后,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六,按原诗排列于《云谷二十六咏》之后,《登云谷》之前。是年十月,其《诗集传》成。朱熹很推崇二南,他在《诗集传》中说:“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
7504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摘自《朱文公文集》卷六,为朱熹应诏赴南康任之前的淳熙四年(1177)丁酉乡居五夫时所写。 浅析 诗中第一首第一句写久旱逢甘霖的时间;第二句写这场及时雨惠及百姓,十分珍贵,三、四句写雨后白发老人及年轻踏青人都欢欣鼓舞。第二首一、二句...
7505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山馆”即五夫里刘氏山馆,乃屏山刘氏庄园十七景之一。朱熹常与刘氏诸兄友来此游憩唱酬。这首诗选自《朱文公文集》卷六,写作时间大约为淳熙四年(1177)丁酉。 浅析 第一首:一、二句写时值大旱,百姓焦虑不堪的情状。三、四句绘声绘色,写雷鸣...
7506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朱熹这首诗写于淳熙五年(1178)戊戌,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六。从淳熙二年到五年,是朱熹在云谷的著述时期。这一时期他处于由《四书集解》经学思想体系向《四书集注》经学思想体系过渡的时期。而这一时期恰恰是在朝野反道学思潮甚嚣尘上之时,他...
7507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作于淳熙五年(1178年,戊戌)末,当年朱熹49岁。正月,朝廷侍御史谢廓然等上书皇帝,在全国内乞禁程学。陆游被贬官到建安(建瓯市)任福建茶盐公事。他时常前往拜访朱熹。由于双方相同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使他们相见恨晚,无所不...
7508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约写于淳熙五年(1178)戊戌间,即朱熹知江西南康军时所写的。朱熹自同安任满在家闲居了二十二年,已四十九岁。淳熙五年八月,宰相史浩必欲举荐朱熹为朝廷重用,权臣说朱熹只能“处以外郡”,于是,“差权发遣南康军事,兼管内勤农事,乃借绯...
7509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约写于淳熙五年(1178)戊戌间,即朱熹赴南康军任前的一段时问。淳熙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朱熹夫人刘氏英年早逝,享年四十六岁。次年二月,朱熹葬夫人于黄坑大林谷。 六月,朱熹呕心沥血之作《论孟集注》和《孟子或问》二书成,标志着朱熹集孔孟...
7510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是朱熹《训蒙绝句》中的一首诗,时间大约为宋淳熙六年(1179)已亥间所作,当年朱熹50岁。是年正月朱熹于正月再次请祠,在浙江吕祖谦和湖南张拭规劝下,朱熹才有出意,认为出去了才有定论。二月起身出行,三月正式到任江西南康军。这是朱熹时隔...
7511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正月,朱子是年辞官不许,被迫赴任南康军,当时朱熹应召在铅山候命,住在崇寿客舍。他将自己的夜闻子规啼叫之声,所引发的联想,告诉远在家乡的朋友和亲戚。 浅析 这是朱熹三首日常抒情类的诗。这类诗包括怀旧、题赠、思...
7512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写于淳熙六年(1179)已亥三月,即朱熹奉诏知南康军、候命于信州之时。这是朱熹自同安主簿任后,时隔23年后的再度出山。人们很不理解朱熹的举动,所以朱熹戏作了这首诗,等于回答了人们的好奇心。 浅析 这是朱熹的一首逸诗。首句以曾经任...
7513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写于淳熙六年(1179)已亥三月,即朱熹奉诏知南康军、候命于信州之时。据《朱子年谱》载:“淳熙六年乙亥、公五十岁,正月,再请祠不报,候命于铅山……寓止崇寿僧舍,陆梭山来访。”事因淳熙二年正月,浙江吕祖谦来访朱熹,在寒泉精舍相聚半个...
7514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已亥冬,原载于《文集》卷七(《尤溪县志》第三卷第三页)。当时朱熹任江西南康军,他在郡事余暇时常登山唱酬。时逢邵武李吕来南康陪侍朱熹游玉涧,曾写了一首《陪晦翁游玉涧》诗。诗是咏隐卧玉涧的无着居士崔闲的。当年...
7515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七律诗是朱熹于淳熙七年(1180)庚子三月所写,当年朱熹51岁。据《紫阳朱氏建安谱·文公行状》载:“淳熙六年乙亥……十月重建白鹿洞书院……数月告成,率郡属乡宦过客学徒释来于先圣先贤”,“七年庚子三月……是月修学,以泗水侯孔鲤升从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