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8262条
基础文献
64条
析出资源
6471条
图表
207条
人物
308条
机构
109条
事件
35条
作品
1068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朱熹” 相关
共 8262 条 490 / 551
7336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是朱熹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癸酉在同安住所的托物寄情之作。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一。据束景南先生《朱子大传》载:(七月)朱熹一到同安,便发现当地的民风凋敝,政事腐败,教育水平低下,乡民打架斗殴的事件屡屡发生。面对百废待兴的社...
7337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癸酉,是朱熹于同安主簿任上所写,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一。是年,知县委派朱熹督役修建同安城池四城楼。当他亲眼目睹那些面黄肌瘦的民工,难以承受沉重的劳役,心如刀割。以前的督役官,总是皮鞭不离手,非打即骂...
7338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原载于《文集》卷一,是朱熹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癸酉秋后(七月)到泉州,与同僚们一起往北山谒奠了摩尼教呼禄法师的祠墓而作。从北宋元佑年间在泉州设市舶司以来,泉州不仅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埠,而且也成为东西文化交汇的重镇。泉州不仅是...
7339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按朱熹自注作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戌,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一,是年朱熹25岁。当时朱熹在同安任上,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朱熹心中固有的佛、老思想又抬头,是诗人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浅析 诗前八句写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魏武...
7340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朱熹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同安任内,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一。在同安任上,朱熹莅职勤勉,深受当地士民的好评。但小小的主簿之职,并不是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他在感叹朝廷用人方面存在问题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仕途缺乏必要的信心。故模...
7341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为朱熹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戌春在同安任内寄给他闽北故旧而写。他从去年七月莅任同安主簿,虽“莅职勤敏,苟利于民”为人赞颂,但终究不是他的宏大理想,故将他的想法告诉了同僚们,并以诗为证。 浅析 诗的语言明白如话,但感情宛转曲折...
7342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戌同安主簿任内。此时的朱熹刚步入仕途不久,面对儒释道杂揉的社会环境,担心自己成熟的世界观难以成立,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浅析 从字面上讲,该诗是诗人写涉涧水时的观感。“回头”指“学而时习之”,“...
7343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乙亥在同安任内,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一,自注作于乙亥。当年朱熹在同安倡建“经史阁”与帅府,供学者们览观。还倡立故相苏颂祠于学宫,以标榜其“学术风节”。为了表明自己的不甘颓废,遂写下这首诗。 浅析 前...
7344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写于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乙亥二月。朱熹任同安县主簿,上书反对朝廷经总制钱,触动朝廷倚为命脉的“禁区”,显示出25岁初入仕途的小小主簿,对南宋社会的敏锐观察、早熟的思辨才华和犯上直言的道学胆识。在整顿版籍和整顿赋税都一无结果的...
7345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绍兴二十五年(1155)乙亥,朱熹奉檄到泉州行役,到永春岱山铁峰岩下的西居堂,拜访陈光时写了一首诗赠给他。因为朱熹与陈光同年登科,故有标题“同年”一说。朱熹离开岱山前,还为陈光居所大书“居敬”二字相赠。 浅析 诗中赞颂了陈光隐于深山,...
7346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写了朱熹同安任满将归未归之时。据《紫阳朱氏建安谱·文公行状》记载:绍兴“二十六年(1156)丙子,公二十七岁,七月秩满;冬,奉檄走旁郡,时候代者不至,因送老幼以归”。“二十七年丁丑,公二十八岁,春返同安,候代不至”。赴德化宿剧头铺...
7347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丙子深秋。诗人同安主簿任已满四年,正准备整理行囊回家,而接替他的人还未到,他只能在那无聊地等待着,那种归心似箭、忐忑不安的心情可想而知。这是诗人当时心态的真实反映。 浅析 诗的前两句是描写诗人所处环境...
7348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朱熹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丙子深秋时,接府檄赴安溪县视事。因事情处理得不是很顺利,只好在县内逗留三日。走访了县城各个角落,有感而发写下了这诗。 浅析 这是一首即事即情诗,诗人不加雕琢地信手拈来。前四句描写安溪县的自然风貌。五至八句...
7349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是作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春三月朱熹自崇安重返同安候代者前来交接途中。他虽在同安任上蠃得了清廉干练的政声,在当朝的士子中,也属于才学卓著之辈,如果钻营仕途,完全可望位居极品而飞黄腾达。但是,此时的朱熹,思想苦闷,感到自己...
7350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选自《朱文公文集》卷二,按原诗排列顺序系连同安诗之后,可知为同安任满初返五夫时所作。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七月,朱熹任同安主簿期满,而代替他的人选未到,他只好先送家小到泉州等候。一直到十月,代职者始终未到,他以任期四年已满罢...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