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8262条
基础文献
64条
析出资源
6471条
图表
207条
人物
308条
机构
109条
事件
35条
作品
1068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朱熹” 相关
共 8262 条 488 / 551
7306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应作于绍兴十七年(1147)丁卯左右,朱熹18岁。此时朱熹师事武夷三先生已经五年,他们很快就把朱熹教育成出类拔萃的行道士子,但他只是接受家庭式佛老气氛的熏陶。在这以后,朱熹才逐步接受佛老思想,直至走上师事道谦禅师的道路。据束景南...
7307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朱熹这首诗作于绍兴十八年(1148)丁卯,当时19岁。这一年正月,老师、义父刘勉之将自己的大女儿刘清四(16岁)许配给朱熹。就在五夫的紫阳楼里,19岁的朱熹成了家。作为翁婿,刘勉之对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占有着一个特殊的位置。婚后不久,...
7308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为宋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二月,朱熹19岁时在临安所写。当时全国举子云集都下,听说赵构皇帝驾幸天竺礼佛问法,惊动了临安举子。朱熹受这种气氛的影响也来上竺寺,同寺僧品茗谈法,并在寺壁上题了这首纪游诗。此诗选自《杭州上天竺讲寺志...
7309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这首诗选自《文集》卷十,作于绍兴十八年(1148)丁卯,朱熹19岁。实际上这是一首隐而不露的禅诗。据束景南先生考证,该诗约写于绍兴十八年春二月底在临安参加礼部会试之后,等待殿试期间。在礼部试后,举子们处于一种焦急等待的期望中。绍兴十三年...
7310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这首诗作于绍兴二十年(1150)庚午春,原载于《新安文献志》甲卷五十六,又载于《尊德性载集·补遗》。绍兴十九年十二月,刚获新科进士的朱熹,载誉回祖籍婺源省亲。先后封识(俗称扫墓)在连同、官坑、汤村、玉桥、镇下、小巷六处祖茔,谒告朱氏家庙...
7311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这是朱熹早年的诗作,写作时间大约在绍兴十八年戊辰(1148)登王佐榜进士后,但又尚未出仕前的这段时间。朱熹高中进士后,一路游历名山大川,拜访各地名家硕儒,至年终,朱熹回到了崇安五夫里。此后,朱熹调整了自己的学习方向,把目光从理学家转到了...
7312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十年(1150)庚午夏天,朱熹21岁,原载于《文集》卷十。朱熹在婺源以少年新科进士的名望同众多新安后生说诗谈文,生平第一次把自己的影响带到了祖籍地。从婺源故里归闽,一路有意寻禅问学。在江西德兴,他拜见了著名诗人董颖。董...
7313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十年(1150)庚午夏,朱熹21岁。他从江西回闽路过贵溪,从芗北十四都一直游到芗南七十都,找到了魏晋名僧支道林的遗迹。相传东晋高僧支道林曾居此山中,修练“般若六家七宗”,成为色宗的代表。支道林本名支遁,以字行,俗姓关氏...
7314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写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辛未春夏之交,朱熹22岁。原载于《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十一。据查,朱熹于绍兴二十一年春三月入都,参加了吏部铨试,经“经义、诗赋、时议、断案、律义”五场的考试,又一举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主簿(九品...
7315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一。按朱熹自注写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辛未,朱熹22岁。他自中进士后长久待次在家,心情十分焦虑。自去年十月朱熹在铨试中等,被授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后,却迟迟未能上任。此时他根据地方府县的要求,行役...
7316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作于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辛未,时年朱熹22岁,系朱熹感叹民瘼之作。当年朱熹前往崇安、邵武一带寻师访友、察看民情,一路看到当地连年遭旱,对农民的生活景况堪忧。此时朱熹虽中进士,在今年的铨试中除同安县主簿,但却迟迟不能赴任,自...
7317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是朱熹绍兴二十一年(1151)辛末所作,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一。当年朱熹已22岁。虽已中进士,但还未入仕,只好在家无奈地等待消息,并准备第二年再次入都铨试。铨试是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除了最高级别的官员由皇帝任命外,一般都得由吏...
7318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作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辛未。据《朱熹年谱》记载:是年朱熹进京“铨试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后,曾北游湖州(湖州所在地),拜谒其寓居浙江霅川(亦称霅溪)的三叔朱槔并访道场山。由湖州南归途经浙江越山时,相信佛老玄理比...
7319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写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辛未春,朱熹入都参加三月上旬的铨试后,顺路住游天台,北游南归时,特地到黄岩灵石山拜访了药寮居士谢汲,他完全被这个佛老双修的名儒征服了,他心底第一次涌起了小儒见大儒、小巫见大巫的感慨,故写下了这首诗。 浅...
7320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该诗是朱熹于绍兴二十二年(1152)壬申所写。当时朱熹22岁尚未出仕,还住在崇安五夫。这是一首以农事活动为题材的感怀诗。他虽待次在家,但仍十分关心民间农事,是朱熹早期“民本”思想的萌芽。 浅析 该诗夹叙夹议,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描述了郊...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