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朱子学” 相关
共 1200 条 63 / 80
931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金昌协对于朱子思想中的“知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指出“知觉”是心的主要机能,是心之特性。他将“知觉”与“虚灵”和“神明”等词关联起来,形容心的特性。金昌协强调,“知觉”能兼体用、贯动静,不只偏于心的动态或发用时,而是心体的特点。...
932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金昌协认为"知觉"是心的本色,是心的实际指涉,而"虚灵"是形容心体与特质的词语。他进一步以"虚灵知觉"来形容心的特性,将其与"神明"等词关联起来,成为了说明心之特性的概念。这些观点对于解释朱子的心性理论有重要的意义。
933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金昌协指出,心的特性包括知觉和虚灵,这并不仅限于心的动态或发用。虚灵形容心的特性,既包括其体又包括其用。知觉同样不仅限于心的动态。在心的静态时刻,它仍然存在,只是不显现。金昌协还强调了知觉与能知觉之间的关系,认为“能知觉”是心的能...
934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金昌协对于“知觉”与“情”的区分及其关联进行了讨论。他指出,非知觉则无以为情,而情外又别无讨知觉处。知觉是心的妙用,而情是知觉的发动。在动的层面上,动的是情,而会动的是知觉。此处的“动底是情,会动底是知觉”显示了知觉与情的关系。“...
935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朝鲜后期性理学中的“知觉论争”引发了广泛关注。金昌协认为“知觉”是“心之用”,不是“智之用”,并从朱子心性论和理气论角度进行了论证。这一论题涉及道德情感与一般情感的异同、道德意识成立等问题,在东亚儒学中具有跨文化意义。
936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朝鲜朝后期实学家的朱子学研究的内容,分析了代表朝鲜实学两大学派的代表人物李瀷与洪大容的朱子学研究中存在的两种互相纠缠的思想性格,即宗朱与攻朱的奇妙混合。同时,本文也论证了西学在作为朱子学相对化的结果而出现的朝鲜实学的形成过程中起到...
937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瀷是朝鲜朝晚期的朱子学者和西学者,他在朱子学和西学研究中持续并存了强烈的道统意识和开明的态度。李瀷的学问主要包括吸收朱子学和西学思想、进行社会改革主张等方面。他对于西学持积极态度,赞赏西方的数理科学和天文学,并将脑主知觉说和三魂...
938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洪大容(字德保,号湛轩)是朝鲜朝后期的实学家,他批判朝鲜朱子学的形式化空洞,主张实用的实际学问。他支持学习清朝的文物学术,主张积极地吸收清朝先进的文化。洪大容提出了以天视物的价值相对主义观点,认为人与物应当平等对待。他受到了地球说...
939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朝鲜朝后期实学家李瀷与洪大容将朱子学与西学结合,扩展了实学视野。他们重视理义,追随理义自由思索,同时学习西欧科学,进行理论整合与折衷。修正传统学风,建构自己的学问构架。
940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对近世中日儒者的“制心”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对田艮斋的朱子学理解与牟宗三的说法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茶山、仁斋、戴震的比较研究。此外,还对韩国儒学研究的视野与反思进行了探讨,并对台湾学界韩国儒学研究的反思和中国朱子学研究的述评进行了介...
941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段落讨论了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和批评过程。它指出朱子学在日本学界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并逐渐受到批评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在日本学界的式微和其他学派的崛起,特别是徂徕学派的兴起。徂徕学派强调外在规约和人情论,对朱子学的心性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该学派...
942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通过介绍牟宗三先生对朱子学的衡定,以及田艮斋对朱子学的诠释,探讨了朱子学在东西方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同时,本文还分析了田艮斋对朱子学的理解,认为他的诠释接近于牟宗三先生的理解,但给出了迥然不同的评价。最后,本文总结了田艮斋对朱子学的贡献...
943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牟先生认为朱子学的思想形态不符合孔孟及宋明理学的正宗大宗,属于别子,不能保证给出真正的道德行动的根源动力。朱子学主张心性或心理为二,理气为二,心不是实践的客观根据所在,需要以敬涵养和致知格物来明理,但此一形态的涵养和知存有之理不能...
944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该篇文章总结了艮斋的思想主旨,主要关注他对朱子学中的心性论的理解和诠释。艮斋主张心性为二,性为心所依循,但心不能自主,必须以性理为尊。他认为心具有虚灵明觉的能力,但心活动变化,需要依赖性理作为道德实践的根据。艮斋的论辩与牟先生的理解大致相同...
945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台湾学界近年来对韩国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关注韩国儒学与朱子学的关系。本文回顾了五本论著的分析和探讨,指出这些著作的作者都是牟宗三的学生,因此以当代儒学为判准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