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教育” 相关
共 154 条 2 / 11
16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代,广昌先后有东园书院、雯峰书院、清溪书院、石岗书院、南郭书院、意园书院、南园书院。四方之士不远千里慕名前来求学者达百余人,是明代中叶江西省影响较大的书院之一。书院由“山长”管理,讲学者由山长聘请,多为书识宏富之士。“书斗”具体办理考务。...
17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各时期的学校情况
18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光绪年间,尖峰高观莲先后在营前西湖、包坊大井庵创办私塾,每年学生20人左右,是广昌较有名望的私塾。至清末,县境有私塾百余所。私塾教育按教学程度分为蒙馆和经馆两类。蒙馆以识字教学为主,也有兼讲解。肄业时间,一般由学生家长和塾师商定,短则一二...
19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1935年,在县城首建幼稚园1所,招收幼儿29人,有教师1人。1945年,在园幼儿增至62人,教师2人,护理员1人。课程有:故事、常识、音乐、儿歌、游戏、工作、静息,每节课30分钟。1947年,幼稚园设于平西镇中心国民小学内,由小学统一管理...
20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1914年,县人李薰创办第一所新学——广昌县立高等小学堂。自任校长,有教员6人,学生百余人,校址设县城松仔山。1918年,增办广昌县模范小学堂于县城石屋下万寿宫内。时,有小学6所。1922年,学堂改称学校。1931年1月,县苏维埃教育部按照...
21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1939年2月,省立南昌第一中学迁入广昌驿前、白水(赤水)办学,县境内始有中等教育。次年,私立章江中学迁入广昌甘竹。1942年,私立剑声中学迁入广昌头陂横田岗。同年,广昌首建县立初级中学。1946年,从南昌迁入的3所中学先后迁出。1945年...
22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原为1934年在城关创办的中山民众学校发展起来的。校名相继称县立中心小学、县立中心国民小学、城厢镇中心国民小学、第一区完全小学、城关联合小学。1952年县人民政府命名城关镇完全小学,后改称城关旴江镇第一小学,1987年改现称。开办之初设3班...
23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是年招收工农出身的知识青年,培训区、乡列宁小学师资。先后举办3期,每期2个月,学员百余人。1934年8月,红军撤离广昌后停办。广昌县简易师范学校创办于1943年附设在县立初级中学内。生源来自广昌、宁都、石城等县。时,共培养毕业生120余人。...
24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2年由县人饶世澄创办县立初级中学。1949年10月改名江西省广昌初级中学。1958年增设高中部,改称江西省广昌中学。1988年更名广昌第一中学。开办之初有一、二年级各一班,学生80余人,教师10人。时值“大跃进”,学生停课炼钢铁、办工...
25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列宁师范班始于1932年8月,县苏维埃政府创办。是年招收工农出身的知识青年,培训区、乡列宁小学师资。先后举办3期,每期2个月,学员百余人。1934年8月,红军撤离广昌后停办。广昌县简易师范学校创办于1943年附设在县立初级中学内。开设4个班...
26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始于1932年8月,县苏维埃政府创办。是年招收工农出身的知识青年,培训区、乡列宁小学师资。先后举办3期,每期2个月,学员百余人。1934年8月,红军撤离广昌后停办。
27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各时期教学情况
28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以前,私塾、书院学制不定。1915年,初等小学修业期4年。县高等小学堂为7年。1925年,县高等小学改为6年。1932年苏区时,列宁小学学制5年。师资训练班修业期半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广昌各小学沿用“四、二”分段六年制。广昌初级中学施行三...
29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私塾,对入学蒙童教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初读识字,后读《四书》和《五经》,开讲习文。光绪三十二年,初等小学堂有修身、经学、中国文学、算术、史地、格致、体育等课程。书院的课程除四书、五经外,还有“子”、“史”。1915年...
30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学校开展以“抗美援朝”为中心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1952年,全县中、小学教师集中县城参加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进行为期1个月的思想改造。1953年,学校开始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1955年,在师生中进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