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2405条
基础文献
1条
析出资源
943条
图表
201条
人物
4条
事件
1113条
地名
19条
专题
17条
作品
107条
知识出处
全部
永春縣志
安溪县志
惠安县志
鯉城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检索条件
与 “惠安县” 相关
共 2405 条
153
/
161
2281
山腰盐场
地理名称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乡(镇、街道)
位于县域东北部,东与后龙乡交界,东南濒临湄洲湾,西北与山腰乡接壤。
2282
牡蛎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物产
惠安传统养殖品种为牡蛎(俗称蠔),人工养殖,始于北宋年间。民国时期的牡蛎养殖,已在沿海普遍发展,分布于白奇、里春、奎壁、山腰、峰尾、辋川等地。 1953年,全县养殖面积达5680亩,总产量为1810吨。1958~1960年有所下降,197...
2283
缢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物产
俗称大蛏、蛏仔,是主要的传统养殖品种。民国时期,缢蛏养殖在沿海地区已有相当规模。 1953年,全县养殖面积1663亩,产量748吨。1957年,有苗埕1246亩,产苗106.65吨;尔后,随着洛阳湾、辋川湾等地蛏苗基地相继建立,取得稳定持...
2284
花蛤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物产
明嘉靖《
惠安县
志》载有“蛤埕一十所、官蛤埕二所”,产“蛤蜊、蚌、花蛤、西施舌”。这里所指的蛤埕、官蛤埕属蛤蜊等的人工管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惠安的花蛤人工养殖处于空白状态。直至1968年,才从连江引进花蛤苗(中苗)于张坂的下宫、东岭的珩山...
2285
泥蚶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物产
1982年,辋川的社坑和后龙的和平等村利用天然苗种进行人工试养,1989年,仅养殖30亩(辋川的社坑),产量8吨。从天然苗种资源看,尚有一定潜力。
2286
紫贻贝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物产
紫贻贝为寒温性物种,年年得从北方运来苗种。惠安于1974年开始试养。尔后,时断时续,至1989年,只剩下上西海带场养殖60亩,总产75吨。 此外,还先后开展翡翠贻贝(1975年),华贵栉孔扇贝(1979年)及杂色鲍(1979年)人工试养,...
2287
紫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物产
明嘉靖《
惠安县
志》载:“紫菜产小岞海中,柔嫩,缫成索者胜。”《崇武所城志》载:“龟屿、洋屿、石屿、青屿……大小男妇于潮退时铁钩取,紫菜、赤菜、青苔之属。”尔后进入紫菜坛的管养,并沿袭至今。 紫菜人工养殖始于1964年,由港墘海带场和县海带...
2288
海带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物产
惠安海带人工养殖始于1958年。是年下半年筹建县海带场及莲城、大岞、港埔等8个养殖场,计投苗试养220亩,获得成功。1959年,实产33.8吨。1963年,发展到14个场,养殖面积1267亩,总产300吨。因经济效益差,1964年,仅投产4...
2289
细江蓠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物产
1968年9~11月,从广东省海南引进细江蓠原种二批计6700公斤,进行多点试养。东凉点获得成功,因数量少不能成批加工,销路不畅而中断。
2290
惠安县
小梨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小梨园,又称“七仔班”,俗称“戏仔”,由7个7~12岁的儿童生、旦、贴(小旦)、丑、净(花脸)、末(老生)、外(杂角)等7种行当。此外还有8个成人师傅,统称“八爹”,他们是正鼓手(即原来捡戏文的师傅)、副鼓手(兼拉奏弦乐)、正吹(专司大喇叭...
2291
惠安县
大梨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大梨园 大梨园俗名“老戏”,有“上路”和“下南”二派之分。惠安的老戏班为数不多,其中以下南派螺阳杜厝老戏较为闻名,首位班主曾燕。自晚清至1949年散班历时百余年,四代人一脉相承,活跃于惠安乡村,拥有几个颇有名气的演员,如名丑张华、名男旦张...
2292
惠安县
高甲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高甲戏系从清乾隆年间民间“妆人”表演《水浒传》故事的所谓“宋江仔”演变而成的,后因行当增加,、又叫“九甲戏”或“九角戏”,又称“戈甲戏”。
惠安县
历来流行的是以戏仔和布袋戏为主的戏剧、杂艺,后来泉州一带的高甲戏盛行,很受观众青睐。有些戏仔...
2293
惠安县
芗剧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芗剧 芗剧,又称台湾歌仔戏、歌仔调,据说发源于漳州芗江沿岸。 民国20年(1931年),惠安城关老集泉茶庄庆祝开业150周年,从台湾请来一班歌仔戏,连演数天,深受观众欢迎,抗日战争时期,歌仔戏因被视为“亡国调”而禁唱。1946年,城关南...
2294
莆仙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莆仙戏是历史悠久的古老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以及惠(安)北南埔、后龙等地区。县内较有名气的莆仙戏剧团有南埔潘南剧团,涂头村剧团和后龙土坑村剧团等。
2295
提线傀儡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提线傀儡 提线傀儡俗称“嘉礼”,是木偶剧的一个类别。木偶形体长约60厘米左右,各关节部位均缀以丝线,演员站在上空提线操纵木偶动作,故称提线木偶。 清代,
惠安县
的提线傀儡颇为盛行。传说泉州地区的傀儡就是从惠安张坂傀儡班流传派生的。清末民初...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