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广昌县” 相关
共 3250 条 168 / 217
2506
蔬菜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前后,城区蔬菜供应主要靠郊区农民自产自销。1969年6月,成立抚州市蔬菜水产公司,当年销售蔬菜62641担。
2507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私人开设客栈在抚州古已有之,大小规模不等,经营饭菜兼住宿。
2508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前,域内挑担提箱流动理发匠颇多,亦有少量理发店坐等顾客上门。理发工具有手剃刀、手推剪、梳子、毛刷和人拉风扇等简单几种。民国35年(1946),广昌县倪世棠独资开设理发店始用“洋凳”“洋剪”“洋刀”。
2509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基层组织是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基础框架,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供销社践行为农服务宗旨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是承载社属企业网络延伸的骨干力量,是新网工程建设的终端。供销社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以往的基层供销社因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2510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历代官府所需粮食,一般以征购为主,如急需时,也通过私商采购。
2511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初期,军队用粮均由部队出具领条,向当地国家粮库支领。从1950年初起,改按军用粮票供应。军用粮票分“供给粮票”(无价)和“价购粮票”(有价)两种。
2512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后,粮食仓库主要有两种性质,一种是全民所有制,由粮食部门管理,称为国家粮库;一种为集体所有制,由农村生产队管理,称为队仓。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级人民政府先后接收江西省田粮处粮食仓库153座,容量3763.5万千克。1952年为方便群...
2513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物资企业严格按照分配程序和分配指标供应统配、部管物资。
2514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为避免物资迂回运输,减少中转环节,1974年开始试行按合理流向组织供应,域内靠近南昌的进贤县钢材指标划转到省金属材料公司直接供应。
2515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2001年,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通知》,市物资局酝酿企业改革并开始调研。2003年4月17日,市物资局工会委员会召开第一届九次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抚州市物资局直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经...
2516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域内所产烟叶品质优良,为全国著名晒烟产地之一。从清朝至民国,经营烟叶行栈遍布城乡。
2517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2年烟叶由国家统一收购调拨,归口供销社经营,计划管理。1954年专区、县专卖事业公司相继成立,烟叶改由专卖部门统一收购。1957年年底,专卖事业公司撤销烟叶收购,调拨业务划归专区农产品采购局经营。1984年以后,仍委托...
2518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前,晒烟等级根据习惯和经验由店商确定,无统一规定标准,一般分为头烟、二烟、三烟3个等级,但主产区广昌县则分为头道、二道、三道、四道和脚叶5个等级。
2519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前,域内所产晒烟除供应当地加工烟丝和手工卷烟外,主要销往粤、闽和省内各地。新中国成立后,所收晒烟除供应当地刨制黄烟丝外,大部分按国家计划和规定价格统一调拨给福建、广东、东北等地烟厂。
2520
晒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域内晒烟外贸出口有很长历史。广昌晒红烟和黎川晒黄烟及其制品,在清末就已进入国际市场。抗日战争后期,广昌“黑老虎”晒烟经粤、港、澳等地转销东南亚、欧美和日本市场,黎川晒烟及制品也多由闽、粤商人销往南洋等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