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平潭” 相关
共 2321 条 63 / 155
93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91年9月,县医院筹资11.3万元,建成医疗污水无害化处理站,采用次a酸消毒法,日处理污水150吨,使医疗污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93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三十六脚湖是县城、岚城、北厝等乡镇主要饮用水源。为了保护饮用水源,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县政府颁发(平潭县三十六脚湖饮用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将该湖列为饮用水源保护区。
93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85年开始,环保部门对县城工业粉尘污染源的主要单位中国标准砂厂、粮油工业公司等6家企业进行粉尘治理。
93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93年县政府颁布《平潭县噪声污染防治暂行办法》,严格控管社会噪声,对各种噪声污染源进行整顿。
93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83年,环保部门试验用粉煤灰、炉渣作为水泥掺合料,用于基建;利用含有耗氧有机物,氮磷营养质的有机质废渣,制成有机肥料,用于改良土壤。
936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宋初,与外地有商贸往来的苏澳、钟门等地渐成市肆。明末清初的多次海禁,导致商贸衰落。康熙二十年(1681年)统一台湾后,海禁解除,商贸活动始趋活跃,商业中心逐渐移至县城。至抗日战争前夕,县城拥有商业网点及手工作坊、服务行业300...
937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私营商业、集体商业、国营商业。
938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清末,平潭商户渐多。宣统二年(1909年),为保护商家权益,城乡商民遵章组建平潭商务分会。民国2年(1913年),县城有工商百余户。
939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供销合作社、合作商店。
940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50年4月,流水镇裕藩村干部徐兴昌带头建立全县第一个合作社,实行社员股份制,经营生产、生活资料和收购、推销渔农产品。
94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58年9月,由小商小贩组织起来的合作商店、合作小组,按行业过渡为国营经理部。
94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51年6月,平潭县贸易公司成立,为县内首家国营商业企业。1956年,国营商业与供销合作社实行经营分工,国营商业主要是担负工业品、部分副食品和手工业品的采购供应(批发)任务和县城的零售业务。当年2月,成立中国百货公司福建省平...
94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商业街、集市。
94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福清的海口巡检司移设平潭西北部海岸——钟门(今属苏澳镇),管理来往的渔商船,此时钟门下村附近渐成街市,其澳口也成为连街澳(现名字犹存);当时巡检司在此建有供军马来往的“军路”和“马道头”(码头),“军路...
94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早期的小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商品,以及生产者与城镇消费者之间进行商品交易,开始无固定场所,只是逢场交易,以后逐渐择场所进行贸易,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农贸市场,并且由原来的赶墟形式发展为经常性的集市。民国时,集市交易有牙行经纪人居中议...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