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平潭” 相关
共 2321 条 52 / 155
766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没有专设质量管理机构,产品质量主要凭经验、靠目测手感把关。60年代后,企业开始重视产品质量,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质量检测。
767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有企业内部相继建立财务机构,配备、充实财会管理人员,并逐步健全各种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成本核算。1958年,企业的财产实行无偿调拨,企业财务管理混乱。1962年,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国务院《国营企业会计核算工...
768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地处台湾海峡西侧,为太平洋西部南北船舶来往的必经之道。宋时商船来往频繁,嘉m四年(1059年),福州海口巡检司移设苏澳钟门,加强海上船只管理。
769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道路、桥梁交通情况。
770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县道、乡道情况。
77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清末,以城区为中心的道路网已经形成。其主要路线有:东南至观音澳8公里;东北至流水8公里,至大富10公里;南至芬尾12.5公里;西南至娘宫15公里;北至青峰20公里;西北至苏澳17公里。除田间小路外,主要是沙荒路、岭路、海滩路。
77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宋初钟门、西营一带,曾驻军设防,修建西营至钟门道路,供军马来往,称为“军路”。军路有两条:一条自平原乡西营村向西北,经军路底村越钟门山至门结底村,然后分为两支,一支沿梯云岭至钟门下村,一支向北至连街澳(今苏澳村);一条由佛厝岭...
77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54年始,在部队防区、驻地修筑简易道路,供马车运送给养。1956年修筑县城通往各主要口岸公路8条79.1公里。
77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境内,溪流短小,多为石结构小桥。古代桥梁,因道路变迁,现存极少。
77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县内水路航线和各个码头情况。
776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县内航线、省内航线、省外航线。
777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境内,环绕主岛海坛岛周围,常年有人定居的岛屿有9个,岛与岛之间通航往来甚为频繁。主要航线有竹屿一苏澳、竹屿一娘宫、苏澳一伯塘、西楼一东澳、东澳一芬尾、伯塘一东W-、芬尾一娘宫、东w一流水、伯塘一流水、东JVE一西楼、娘宫一苏澳...
778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与省内各港口通航,历来以潭城港、苏澳港为主要门户。1959年12月,竹屿筑堤堵口后,潭城港遂废,竹屿港成为粮食、燃料等物资的主要转运港口。苏澳港主要直航福清海口与长乐松下,航程分别为14海里与8海里;竹屿港北航福州、连江、罗源...
779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宋代,苏澳、钟门、连街就与外界通商。清咸丰年间,观音澳成为福建省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之一。民国时期,平潭商船直航台湾的基隆、广东的汕头、浙江的温州等地。
780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民国时期及其以前建造的码头有青峰村的甲澳码头、钟门澳的“马道头”、岱峰村的古埠头、潭城港的一埠、二埠、三埠和渡船码头等,今多废弃。随着客货运输发展,至1995年全县共建有码头35座,其中客货运码头18座、轮渡码头2座、企业专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