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2321条
基础文献
2条
析出资源
2192条
图表
120条
事件
7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平潭县金融志
平潭县志
平潭史话
平潭县八十年大事记
平潭县土地志
平潭小百科
平潭县图书馆志
检索条件
与 “平潭” 相关
共 2321 条
36
/
155
526
第五章 农技农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
平潭
农耕方式、良种繁育、肥料施用、植物保护。
527
第一节 耕作方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
平潭
农耕以旱作为主,耕地利用率不高,1949年耕地复种指数为146%,50-70年代强调抓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缩小,复种指数增幅不大,1978年复种指数为16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花生面积逐年扩大,土地利用率明显上...
528
一、轮作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旱地轮作、水田轮作。
529
旱地轮作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
平潭
70年代以前,早甘薯收成后种大小麦、蚕豌豆或蔬菜是复种轮作的主要耕作方式。70年代后期,花生一晚甘薯一麦(菜或休闲),成为主要轮作类型。该耕作制有利于缓解粮油争地矛盾,提高复种指数。
530
水田轮作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
平潭
50年代初,县内双季稻面积0.4万亩,早稻一晚稻一麦(菜或休闲)是主要轮作方式。70年代后,推广旱地改水田,早稻一晚甘薯成为主要耕制,种植面积达0.6--D.7万亩。80年代后,面积缩减到0.1万亩左右。
531
二、间作套种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
平潭
50年代初期,推行花生畦间套种小米、红豆,甘薯套种高粱,但面积较小。1957年全县花生套种E豆、大豆、绿豆等达0.4万亩。
532
第二节 良种繁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
平潭
民国时期,农家种子自种自留,由于长期使用老品种,单产较低。50年代后,推广大小麦、水稻片选、穗选,甘薯块选、株选,花生株选、荚选、仁选,以促进良种繁育。
533
第三节 肥料施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
平潭
50年代前,群众常采用撒施、表施的方法进行施肥,以农家肥、绿肥和海肥为主。60年代后,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多,1970年达1053吨。由于推广甘薯碳铵、稿秆心及水稻球肥深施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534
第四节 植物保护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主要病虫害和病虫害防治。
535
一、主要病虫害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536
(一)甘薯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甘薯病害有蔓割病、疮痂病、丛枝病、黑斑病、软腐病,虫害有小象鼻虫、茎螟、麦蛾、斜纹夜蛾、旋花天蛾、潜叶蛾、金龟、红蜘蛛等。
537
(二)麦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麦类病害有赤霉病、锈病、黑穗病、白粉病,主要虫害有蚜虫和粘虫。1965年全县发生小麦锈病0.62万亩。70年代后,由于重视种子的消毒处理和推广抗病品种,上述病害得以有效控制。
538
(三)水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
平潭
水稻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主要虫害有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稻蓟马、稻粘虫。
539
(四)花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
平潭
花生病害有叶斑病、青枯病、锈病,虫害主要有蚜虫、VRO、红蜘蛛、棉铃虫。1983年全县发生蚜虫1.2万亩。1986---1988年,!WM为害损失率平均达5%,全县年均损失花生400吨。1995年发生各种病害2.5万亩,以锈病...
540
(五)西瓜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
平潭
西瓜主要病虫害有枯萎病、炭疽病和蚜虫。1990年芦洋乡西瓜枯萎病达2000亩。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