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工作” 相关
共 206 条 2 / 14
16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建区后,依照有关以劳养武工作的精神,区人民武装部,乡镇、街道办事处武装部,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减轻地方财政负担,补助部队供应,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17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包括三节。具体内容有教师队伍、教师培训、教师待遇。
18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介绍了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职业高中教师。
19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东营区一中语文教师赵瑞河,作为山东省第七批援藏教学工作队成员赴西藏工作
20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建区前,中小学教师的业务进修,以不定期的星期学校和寒暑假短训班为主,主要通过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来完成。
21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关于教师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
22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包括五节。具体有学制与课程;考试与招生;教学研究;教育经费等。
23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建国初,小学学制为“四二”制,初小课程有国语、算术、常识、唱歌、图画、体育,高小增设自然、历史、地理。1952年将国语改为语文,美术、图画合并为美工。1958年,劳动列入正式课程。
24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建区初,小学生升初中必须参加全区统一考试,语文、数学不及格者不能升学。1991年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采取毕业会考形式,凡会考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均可就近升入初中。
25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讲了建区后,东营区、牛庄区文教局各设教研室。两区合并后,东营区教育局设教研室,教研员11人。1996年,各乡镇教委均成立教研室。
26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建区初,教育经费由区政府财政拨款。两区合并后,教育经费靠区政府财政拨款和乡镇、村财力扶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经费逐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27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建区时,农村学校规模小,布局分散,设施落后。尤其小学校舍普遍存在“黑屋子、土台子、危房子”现象。1985年3月,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后,东营区、牛庄区加强普及初等教育和校舍改造工作
28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包括了二节。包括史志、档案。
29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建区时,正逢国家倡导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
30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机构设置、档案管理、档案利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