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图书馆
山丹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丹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5768条
基础文献
9条
析出资源
1629条
图表
1944条
人物
28条
事件
932条
地名
263条
专题
473条
作品
475条
实物
15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山丹故事
山丹文蕴
山丹旅游
艾黎情
路易·艾黎在中国
焉支风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山丹史话
山丹县志(1989—...
山丹民俗
山丹县六十年文学作品...
山丹民俗风物游
艾黎自传
山丹县志
佛山缘
宋庆龄与路易•艾黎
检索条件
与 “山丹县” 相关
共 5768 条
376
/
385
5626
太平车舞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山丹“太平车舞”是集民间音乐、舞蹈、戏曲为一体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舞蹈艺术形式。它由山丹东乐乡城西村的村民们在封闭保守的条件下世代传承下来,其历史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洪武年间。 据传,明洪武时,大量陕西农民被征,西迁至新疆屯田戍边,其中一...
5627
胡腾舞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胡腾舞”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唐代宗时,河西、陇右一带20余州被吐蕃占领,原来杂居在该地区的许多胡人流落异乡,有的以民族歌舞谋生,有的以做边贸生意为生。每当交易谈成时,双方便饮酒做乐,胡人遂趁兴起舞,于是,胡腾舞在河西走廊一带流...
5628
高空舞狮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山丹民间舞狮具有悠久的历史。全县各乡都有舞狮的传统。狮是力量和正义的象征,是吉祥和瑞的体现,因此舞狮之风经久不衰,备受人们喜爱。舞狮时,一个狮子一般由两人一前一后配合来表演,舞狮一般成对表演,也有多个狮子一起表演的,有一人手持彩色绣球在前面...
5629
舞龙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舞龙,是山丹传统社火中最有影响力、最受群众喜爱的表演和娱乐项目之一,在山丹,舞龙的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
山丹县
东乐乡城西村的民间社火组织“龙土会”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间。舞龙、舞狮、太平车、跑旱船、玩竹马、踩高跷等都是该会的传统社火表...
5630
秧歌舞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秧歌舞,俗称“扭秧歌”,“跳秧歌子”,“地歌子”,也叫“地蹦子”。 山丹传统的秧歌舞在阵容和角色分配上有灯官一(学名春官,当地人俗称灯官老爷)、皂隶二(俗称衙役)、傻公子、丑婆子、膏药匠各一人,以及大面若干(当地人俗称大头和尚或大头娃娃)、...
5631
竹马舞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竹马舞,也是我县城乡社火表演中常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道具竹马子,是以竹条竹篾扎制成马头至前胸、肩胛至后腚、尾巴两个部分(除去四肢),并以彩色的纸和绫裱糊出不同颜色马的造型,再将马的前后两部分彩带绑系在不同造型的人物的前后腰胯上,使其如...
5632
高跷舞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高跷舞,是汉民族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其流传历史非常悠久,在《列子·说符》中就有记载。高跷舞在山丹城乡也十分普遍,其流传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间。高跷舞在我县有“踩高跷”、“踩跷子”等别称,舞者扮成古今各种人物,手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
5633
山丹烙画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山丹烙画”是在我县古老的民间火烫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种工艺美术品。早时,这里的农牧民就用烧红的火钎,在木制农具和家用器物上烫烙各种不同的印记符号,作为识别的标志。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把烫烙印记发展为一种工艺技术,开始在日常...
5634
麦秆画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麦秆画,是以麦秆为原料制作的剪贴画。其制作工艺是选择长势良好的麦秸中段粗而长的几个节节,经漂白、剖切、刮胎(清除麦秸内过厚的粗纤维)、拼贴(把剖开刮净的单独的麦秸条拼贴在宣纸上)、熨平等工艺制成制作麦秆画的原料纸背。其后,根据构图需要把它剪...
5635
面塑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山丹民间面塑过去只是一种装饰用的食品,故历史上既无作品记载,也无作品传世,是作为礼仪、岁时等民俗节日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积淀而成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春节民俗与山丹面塑:源于先秦而成型于汉代的节日风俗,...
5636
剪纸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山丹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浓厚的地域特色。旧时,农村因受条件限制,缺乏高雅装饰,农村妇女多以简单的剪纸图案代替书画装点房间。她们借剪纸创作,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间剪纸在当地农村妇女中与针工、刺绣一样被视为才艺,得以世代...
5637
刺绣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刺绣在山丹民间流行甚广。青年妇女喜爱艳色的花鸟,老年妇女多用单色线条,刺绣成波浪...
5638
布贴花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布贴花是用小块不同颜色布料拼接成各种图案的一种刺绣手法,又称“补花”。主要用于服装、鞋帽、挂包、背包和其他小物件(如香袋、荷包、玩具)等。这些生活用品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增强了布料的强度和耐磨能力。我们古代民间有给小孩穿“百家褂”的习俗,即向...
5639
山丹县
无量阁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
类型:
建筑
无量阁是
山丹县
城内仅存的一座较完整的古建筑。无量阁为明代建筑风格。进深一间,阔三间。顶部一字横脊,脊中间有塔式楼阁,两首有兽。四条垂脊,四角飞檐。单檐有昂,歇山大屋顶,山间有团花。屋顶铺砌青板瓦和筒瓦并滴水。周围有廊柱十八根,金柱十二根,各...
5640
娘老子的心在儿女上 儿女的心在石头上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故事
|
类型:
文学
《娘老子的心在儿女上 儿女的心在石头上》是覃平所整理的一篇山丹当代传统故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