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图书馆
山丹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丹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5768条
基础文献
9条
析出资源
1629条
图表
1944条
人物
28条
事件
932条
地名
263条
专题
473条
作品
475条
实物
15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山丹县志
山丹旅游
佛山缘
宋庆龄与路易•艾黎
山丹故事
山丹民俗风物游
艾黎自传
山丹民俗
山丹县六十年文学作品...
山丹县志(1989—...
山丹民间传奇故事
山丹史话
路易·艾黎在中国
焉支风
艾黎情
山丹文蕴
检索条件
与 “山丹县” 相关
共 5768 条
343
/
385
5131
山丹县
正月十五闹元宵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据史料记载,元宵节始于汉代,又叫“灯节”、“上元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中国农历规定,将太阳和月亮黄经相同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日期作为一月之首,即初一,此时太阳、月亮、地球大体在一条...
5132
山丹县
正月二十补天补地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农历正月二十,山丹民间有补天补地的习俗。补天补地起源于“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古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极端落后,面对频繁发生的干旱、沙尘暴、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广大劳动人民束手无策,认为是天神发怒,或者天崩了、地裂了。于是效仿女娲补天的做...
5133
山丹县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传说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也叫“春龙节”。二月初二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前后,据说龙蛰伏了一个冬天,从惊蛰这一天起,开始苏醒,要怒吼,要摔尾巴了,所以天上有了雷声。 山丹民间有二月二到龙王庙和水源地泉头、水库祭奠龙王爷,舞龙求雨...
5134
山丹县
过清明节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清明节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节气,一是指节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圆周是三百六十度,把每运转十五度定为一个节气,一年内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都表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具体位置。清明节正好在十五度到三十之间。反映在公历上,则包括四月五日(或四...
5135
山丹县
过端午节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端午”最早称“端五”,“五”与“午”同音,后来“端五”就写成“端午”。据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节在屈原出世之前就己存在,而且我国民间端午节很多习俗均与龙有关,是古代先民龙图...
5136
山丹县
五月十三插青苗旗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农历五月十三,民间传说是关老爷的“生日”,俗称“雨节”。山丹乡村农民这一天有在自己的庄稼地上插红、黄、蓝、白、绿五色旗(也叫青苗旗)的习俗。究其原因,据说是金朝太和年间,有一个大官叫黄罗道,他依仗权势,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每逢农历五月十三,...
5137
山丹县
过七夕节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一个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唯一一个以女性为主角的传统节日。 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我国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乞巧节,也有人称之为“七夕节”“女儿节”。“七夕乞巧”,就是指在农...
5138
山丹县
过中秋节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中秋节。何以叫中秋节呢?按古历法的解释是:农历八月居秋天(七、八、九三个月)之中间,八月十五日(八月份三十天)又在八月的中间,所以叫中秋节。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最皎美。中国人把月圆看作是团圆的象征,因而也称八月十...
5139
山丹县
过重阳节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
5140
山丹县
过冬至节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早晨要吃“牛肚儿饭”,就是将面和好后掐成直径一厘米大小的丁,用大姆指在干净的木梳齿上搓成带花纹的小面卷儿,形似牛肚子上的花纹,故名。然后切上肉丁和蔬菜炝锅,做成汤面即可。冬至要请邻家当...
5141
山丹县
打醋坛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打醋坛”是民间过春节期间必有的一种民俗活动,实际是一种对房屋进行消毒的土办法。家家户户在正月初一凌晨,对各个房间包括住房、库房、牲畜棚圈进行清洁消毒。就是在腊月三十日下午,各家祭完祖后,由男主人在比较干净的河滩请一个拳头大小,光滑无裂缝的...
5142
山丹县
压岁钱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每年腊月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闹不止,接着头疼发烧,变成傻子。因此,家家户户都在大年三十晚上亮着灯,坐着不睡,叫作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
5143
山丹县
垒旺火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山丹元宵节有垒旺火的习俗。起源于何时无可考证,最初的形式是将树上的老鸹窝捣下来,点燃后让家人跨越,以驱邪图吉。因为老鸹在古代被人们视为不祥之物。后来因老鸹窝越来越少,再说取老鸹窝也不安全,就用柴和煤来代替。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
5144
山丹县
庙会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庙会也叫庙市,最早见于唐代。常在农历规定的日期于寺庙内或其附近举行,故称庙会。早期的庙会是一种宗教仪式,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迁都洛阳后,大兴佛事,每年释迦牟尼诞生日都要举行佛像出行大会。出行的队伍以避邪的狮子为前导,宝盖幡幢等随...
5145
山丹县
酒令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饮酒行令,世称“酒令”,在我国已有三千余年的漫长历史。溯其源流,酒令之产生,当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之初。 据载,殷之季年,贵族朝野嗜酒之风炽烈,酗酒恶习已成国癖。周灭殷后,以殷人酗酒灭国为鉴,发布了禁止酗酒的政令,即著名于史的《酒诰》。至此,...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