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山丹县” 相关
共 5768 条 342 / 385
5116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婴儿出生的第三天,称为“三朝”。三朝日要为婴儿举行“洗三”仪式。这是旧时婴儿在出生后第三天,进行第一次洗浴的俗称。“洗三”有洗去身上污垢,以保平安健康之意。农村中有钱的排场人家在婴儿“洗三”时,还要为之准备许多礼品,诸如:围盆布、小米心、小...
5117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婴儿长到30天举行的仪式。这一天在先祖牌位前焚香、献供(桃儿),请老人给孩子取乳名,请邻居、亲友吃满月饭。还要给孩子剃头(男女都剃),并把剃下的胎发团成一个小毛团,与桃核、铜钱、红布条缝在一起,作成“记心”缝在棉衣的后背上长期佩带,以祝愿孩...
5118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孩子长到106天举行的一个庆祝仪式。在祖先牌位前摆上供品,焚香祭奠,请一位邻居家年龄较长的妇女,抱上孩子到周围邻居家“化锁”,每家化一束线,各种颜色的毛线棉线都行,有的人家还给钱给物。回来请老人用三枚铜钱编结成项锁,俗名“百家锁”。然后由长...
5119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过周岁,就是给孩子过笫一个生日。在桌子上摆好文具、餐具、玩具、首饰、钱币、生产工具等,让孩子任意挑拿,俗称“抓周”,有预卜前程之意。如果抓到文具,预示孩子有出息,比如男孩子,能读书做官;抓到餐具预示孩子饭量好、身体壮或好吃懒做;抓到玩具预示...
5120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孩子留头,也是家长为孩子祝愿的一种方式。自古以来,山丹民间重男轻女思想十分严重,特别是生下“独苗苗”(一个男孩),父母亲格外担心孩子会夭折,便将孩子保给祖宗神灵或菩萨佛祖,并许下为孩子“留头”的心愿,请阴阳先生择一个“黄道吉日”,备好各种供...
5121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俗话说:“嘴上没毛,说话不牢”。嘴上长有胡子,是汉族人认为男人成熟的标志。同时,一把飘逸洒脱的胡须,不仅是成熟男人外在美的体现,也是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内在美的外溢,给人一种沉稳老练足以信赖的安全感。山丹男人留胡子的习俗由来已久,男子一般在...
5122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妇女缠足,俗称裹脚。起源于五代,是南唐后主李煜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让他的嫔妃走路、跳舞更加婀娜多姿,供他观赏享乐。进而推广到了全国。到了明清时期,山丹缠足之风达到鼎盛。女孩子到九岁“笼脚”,用三尺布条将足缠住。十二三岁即裹紧布带,使趾骨萎缩、...
5123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山丹人民,自古崇尚敬老、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为老人过寿是民间提倡孝道的具体体现。“寿”顾名思义即老人年事已高,德高望重,家道兴旺,子孙有为。或社会显达,或亲朋好友,或自家晚辈,倡导发起为其祝寿(也叫做生日),表达对老者的尊敬和祝福之意。 ...
5124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古代因医疗条件所限,婴幼儿成活率不高,孩子出生后家中老人担心孩子会夭折,认为自家福浅、命薄、养不活孩子,企图借助神灵的力量来保佑孩子,就将孩子保在家神或庙神名下,给孩子取名“家保”即委托家神保佑,“关保”即委托关老爷保佑,意味着孩子不属于其...
5125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拜干爹”的礼俗在山丹较为普遍,由于长期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原因,这一民俗活动中虽不同程度地掺杂了一些纯属迷信性质的内容,但它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山丹的纯朴民风。 “拜干爹”就是家中孩子因健康状况不佳,常夜啼或疾病不断,或者常有小灾...
5126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在遥远的过去,山丹的婚礼仪式与现在大不相同。现在结婚前新娘子多去美容店作美容,而过去没有什么面油、面乳、护肤霜、唇膏之类的化妆品来打扮新娘,而“绞面”却必不可少。 “绞面”也叫“开脸”,有的由男方请的梳头奶奶来做,有的也请新娘的亲姨或舅妈来...
5127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叫腊日,山丹民间叫“腊八”。腊也是合的意思,在新旧年衔接之际,举行连天地神灵加祖先一起的“合祭”,古时称为“腊祭”。也有说腊是猎的意思。腊祭即子孙们猎取了野兽,恭恭敬敬地祭奉祖先。这是古代祖先崇拜的遗风。相传腊月初...
5128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称为“小年”。按照传统,“过小年”是进入春节的重要标志。在这一天,民间有送灶神、祭祖、扫尘的习俗。 根据民间传说,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灶王爷一年一度上天庭“汇报工作”的日子。灶王爷如果能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就会保佑来年...
5129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过春节,俗称过大年。那么,什么是年。年字古时写作“季”。据“说文解字”讲,“季,谷熟也。从禾,千声。春秋传曰,“大有季”。上古的每个朝代对年的叫法各有不同,据“尔雅·释天”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季,唐虞曰载。郭璞注:季,取禾一熟。”年的...
5130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每年正月初八顺心,实际也是一个团圆节。正月初八夜晚,一家人围坐一起吃过晚饭(团圆饭)后点清油顺心灯。取一个盘子,里面盛上清油,用棉花搓上若干个捻子,其中有一个最粗,叫神捻,代表祖先,家庭成员每人一个捻子,按照辈份和年龄大小,捻子由粗到细依次...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