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山丹县” 相关
共 5768 条 328 / 385
4906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 类型: 矿产
主要蕴藏于县城北37.5公里的太兰泉,共3层,厚度8米,可开采厚度0.1—1米,主要是纤维石膏、透明石膏、雪花石膏。藏量尚未探明。
4907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 类型: 矿产
主要分布在龙首山和三家盘道、悬山等地,储藏量1895万吨。长石质石英砂,储量50万吨,主要在红寺湖。
4908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 类型: 矿产
主要分布在青井子一带,储量200多万吨。
4909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 类型: 矿产
在大马营乡窑坡村东大黄山中曹家口子一带,未经勘探,储量不清。
4910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 类型: 疾病
民国时期,小麦腥黑穗病发病严重,轻者15—30%,重者40—60%。1953年开始用0.2%赛力散和0.3%六六六混合拌种,每年250—350万公斤,防治面积达10—15万亩,防治效果达90—95%。至50年代末,腥黑穗发病率已降到1%左右...
4911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 类型: 疾病
小麦黄矮病是由麦蚜带病传播的一种病毒,发病与麦蚜成正比。1981年、1983年,山丹蚜虫大发生,东乐、清泉、位奇公社最为严重,百株有蚜达500—1000头。1981年东乐公社夏禾1.5041万亩全部受灾,减产85.7325万公斤。1983年...
4912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 类型: 疾病
涝年多有发生,轻重不一。1964年6至7月,全县普遍发生小麦条锈病,用石灰硫磺合剂防治11万亩。1987年8月初,李桥、花寨子、霍城、大马营4个乡,小麦发生条锈病,防治9104亩。
4913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 类型: 疾病
山丹农田燕麦草危害严重,影响产量,更有甚者,造成草荒,需翻犁改种。以往,农民沿用小苗锄、出穗捋的办法消灭。70年代,推广燕麦灵灭草,效果显著,推广24滴酊酯消灭阔叶类杂草。1988年药剂灭草8.7642万亩(其中24滴酊酯灭草7.7511万...
4914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 类型: 植物
1954年开始从兰州、新疆、民乐、张掖引进国光、红星、红元帅、黄魁、赤阳、红玉、冬里蒙、秋里蒙、夏里蒙、黄元帅等10多个品种,主要分布在东乐、位奇、清泉、陈户乡,经栽培试种,黄魁、秋里蒙、红星、国光耐寒丰产,适宜栽植。
4915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 类型: 植物
1970年从张掖引进麻梨、香水梨、楸子梨、杂梨,在东乐、清泉栽培3.9亩。1981年从民乐、张掖、泾川等地引进苹果梨、日面红、车头梨等品种,分布在山羊堡滩园艺场、十里堡林场、东乐、清泉、位奇、红寺湖、陈户乡。苹果梨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盐...
4916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 类型: 植物
4917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 类型: 植物
有红李子,在位奇乡的暖泉,陈户乡的陈户、范营,清泉乡的城北村零星种植,果实风味甘美,有香气。
4918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 类型: 植物
地方品种有紫葡萄。60年代从新疆引进红葡萄、玫瑰香,在东乐、城关镇、清泉乡皆宜种植。
4919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 类型: 植物
1965年从新疆、临泽引进红枣5千株,定植后,管理粗放,存活甚少,后又从临泽引进小红枣,保存103株,大部分已开始挂果。
4920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 | 类型: 植物
在东乐、清泉、红寺湖、位奇、陈户乡零星种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