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420条
基础文献
37条
析出资源
1150条
图表
66条
人物
39条
事件
121条
地名
5条
专题
1条
实物
1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山东” 相关
共 1420 条 78 / 95
1156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 类型: 正文
雨点瓷,又名油滴瓷,属天目釉产品,是中国传统名瓷之一。是用雨点釉装饰的名贵的艺术陶瓷。这种瓷在淄博起源于宋代,元代以后失传。直到本世纪30年代博山著名陶瓷艺人侯相会研制恢复。出生在一个贫穷的陶工家庭。从此,侯相会作为终身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
1157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 类型: 正文
据德州市物资志载:郭文德,德州市燃料公司退休干部,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开明长者。德州市解放初期开创煤炭加工大煤球的人。他在开创加工大煤球中,得到了政府支持,帮助他做广告宣传,并为他开拓市场,使他的家庭工业社改为利民煤球厂。从此大煤球更加广泛地博...
1158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郭文德在北京市南布巷子与友人合资经营新民布庄,因生意萧条,至1949年冬季已无力继续经营,只好申请停业。在办理停业手续期间,同仁们各自考虑自己以后的生活出路,以便养家糊口。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萌生了研制大煤球的想法。想到这里他苦思冥想...
1159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 类型: 正文
煤球样品制出后,又开始了试烧工作。他使用家中盛粮食的瓦罐改做成一个专用炉,即在瓦罐下部凿一小炉门,里面用泥套成略大于煤球的圆筒形炉膛,炉膛的高度略高于两个煤球,下端略高于炉门的圆形灰膛。当时他认为这是由于土质不良和掺土比例不当所致。
1160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 类型: 正文
郭文德把煤球试制成功后,本想去北京开业经营,他认为北京城市大、人口多,有发展前途。那时他有朋友劝他说:“你在德州开业是‘人杰地灵’,遇事有朋友们帮忙,何必舍近求远外出谋生呢?”在朋友们的热心挽留下,他改变了主意,决定在德州市开业,接着遂托友...
1161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 类型: 正文
1956年初,随着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煤炭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成立了公私合营德州市煤炭总店。总店下设煤球加工厂,由郭文德负责管理。合营后的煤球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
1162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 类型: 正文
许椿亭是山东省临朐县下五井西村人,原名许仁德,字耀山。生于1872年,卒于1927年。许椿亭出身于贫寒的农民家庭,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幼年丧父,在家中一面从事生产劳动,一面从学于长兄许新德。由于他赋性聪慧,勤奋好学,故博学多才,21岁时就...
1163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 类型: 正文
吴素萱,女,汉族,青州市益都镇民主南街人。公元1904年6月4日生。因患癌症,于1979年4月16日在北京逝世。生前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全国科学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妇女联合会代表大会代表及主...
1164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 类型: 正文
王正,字义路,山东省安丘县郚山乡店子村人。早年毕业于山东省立农专林科。其后只在大兴安岭一林业机构工作短暂时间,即考取山东公费留学资格,于1921年赴德国。先后就读明星大学、来福齐喜大学和塔廊他森大学,获林学博士学位,并以《中国黄土的研究》的...
1165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 类型: 正文
赵树槐,山东临朐县纸坊乡西朱堡村人。1906年17日生于农民家庭;1952年被授于“山东省黄烟劳动模范”称号,被群众称为“黄烟专家”;196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聘请他为研究员;1963年当选为省人大代表,是年3月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
1166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 类型: 正文
1908年我出生在威海陶家夼村一个农民家庭,9岁上学,20岁那年毕业于教会办的安里甘堂。因我不信奉耶稣教,学校不给介绍工作,便回家栽培果树。从下学至今已近60年了。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使我在果树的技术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除把它全部献给了...
1167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 类型: 正文
吴金鼎,字禹铭,安丘县官瞳乡万戈庄人。幼年家贫,由外祖母供应求学,先后就读于安丘德育中学、潍县广文中学和齐鲁大学。1930年,又到李济先生主持下的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从李先生改习考古学。1933年,吴先生赴英国留学,193...
1168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 类型: 正文
吴金鼎先生对龙山文化的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学史上,都称得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1928年3月24日,他在调查距龙山镇5华里的汉代东平陵故城,途经城子崖时,注意到断崖上暴露出灰层和陶片,认定是一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吴先生判断这是一...
1169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 类型: 正文
1933年,吴金鼎先生受当时山东省政府的派遣,前往英国伦敦大学颜慈教授处留学。在美丽的泰晤士河畔,吴先生博览群书,刻苦钻研,很快以英文写成了《中国史前的陶器》一书。为了写这本书,吴先生研究了当时已出版的所有关于中国史前陶器的论著,观摩了数以...
1170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 类型: 正文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先生回到济南,筹划母校齐鲁大学的恢复工作。他看到当时中国田野考古力量薄弱,要迅速发展考古事业,必须培养一大批立志田野考古工作的人才。他虽身兼数职,仍坚持亲自为历史系的学生讲授《田野考古学》。他根据自己的考古实践经验,编写了...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