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宁德地区” 相关
共 1119 条 67 / 75
991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动物
哺乳类有野猪、豪猪、华南虎、金钱豹、黄麂、青羊、水獭、猕猴、野兔、穿山甲、刺猬、黄鼬、鼬獾、小白鼠、狐狸、松鼠等。鸟类有鸳鸯、白鹭、罗纹鸭、鸢、环颈雉、秃鼻乌鸦、八哥、斑鸠、画眉、喜鹊、啄木鸟、猫头鹰等。爬行类有龟、鳖、银环蛇、眼镜蛇、腹蛇...
992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蔬菜
主要有银耳、香菇、蘑菇、草菇、金针菇、凤尾菇、茯苓等。
993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其他
耕作类有犁、耙、锄(又分锄头、木锄、田锄、板锄、山锄、耙钓等)、马锭耙、齿耙、田刀、粪桶等;收割类有镰刀、稻楻、稻梯、围篱、薯箩、风㭠等;加工工具有土砻(碾米用)、石臼、薯篱、筛、簸箕、〓、米箩、石磨等;砍伐工具有草刀、割刀、柴刀、斧头等。
994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其他
有铁制和木制两部分。铁制部分是犁头、犁壁和犁钩;木制部分是犁担、犁正、犁扶、犁座和犁手。犁在畲族地区主要用作犁田,因梯田面积窄长,因此畲村犁担长度、犁座曲度和犁正的高度都比汉区的犁短、曲度大、低,便于在梯田里转弯和犁得深。
995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其他
也有铁制和木制两部分,木制部分只有一条耙手,铁制部分要用50斤生铁打制成的,因梯田窄长、土硬,故全耙只有耙齿9个,比汉区少3~5个齿,约重20公斤左右,比汉区重5公斤,便于深耙。犁、耙,多为大户所掌握,一般农户并不具备。
996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其他
有锄头(长方形)、板锄、山占(山占又名山锄,锄身特别厚,用于开荒、掘石头等才不易磨损)、耙钓、三角锄等几种,宁德南山只有三角锄而没有长方锄。锄头、三角锄、板锄全用于锄田、掘园。耙钓在宁德漈头一带被用于锄岩草外,其他地方较少见。
997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其他
砍田埂岩草。
998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其他
(即马锭耙)用于耘草。
999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原产于福安市坦洋村。茶树矮壮,半展开,芽头多发,耐旱耐寒,适应性强,生长期长,产量高,茶叶肥厚,白毫中芽,叶质柔软,适制红、绿茶。历史上福安畲村皆有种植。
1000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原产于霞浦县。属灌木型,春茶鱼叶开展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1芽3叶。采期在4月中、下旬,生长期约7~8个月,育芽能力强,芽头密,抗寒、抗脊、抗旱性强,适应性广。霞浦盐田、崇儒、水门畲族村种植面积在90%以上。
1001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原产福鼎县点头镇柏柳村,无性系品种。小乔木型,树势高大。3月上、中旬萌芽,清明前后开采,年生长期约8个月,可采5~6轮,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1958年后,向省内外茶区推广,1965年、1973年,两次在全国茶树品种研究会上均被定为全国推广...
1002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又名大号大白茶,原产福鼎县点头镇汪家洋村,无性系品种。小乔木型,树势高大,萌芽开采期与福鼎大白茶相近,芽头高,芽梢粗壮,色淡绿,白毫多而长,产量高,茶质好。福鼎畲族村种植较普遍。
1003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又名高岭大白茶,原产福安市穆云高岭村。无性系品种,半乔木型,树型高大,3月中旬萌芽,4月上中旬开采,属中芽种,年生长期8个月。抗寒、旱能力强,产量高,茶质好。福安畲村种植的主要茶树品种。
1004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省茶业科学研究所(驻福安社口镇)选育,无性系品种,小乔木型,树势高大,树冠半展开,嫩芽梢肥壮多白毫,春茶萌芽开采期比福鼎大白茶早一星期左右,通常在3月上旬鱼叶发芽,3月下旬达1芽3叶,属特早芽种,生长期9个月,耐寒抗旱。成园快、产量高、茶质...
1005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省茶科所选育,无性系品种,小乔木型、树势高大。通常3月中、下旬茶叶发芽,4月上、中旬达1芽3叶,可采。属旱芽种、萌发率较低,嫩梢生长迅速,生长期9个月,抗寒、旱能力强,成园快,产量高,制茶品质好。区内畲村推广种植品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