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城厢区” 相关
共 1191 条 9 / 80
121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果树栽培历史悠久,主要果树有荔枝、龙眼、枇杷等。其中,荔枝是城厢著名特产,有多个品种品系和优良单株。区内还种植了其他果树如香蕉、橄榄、杨梅等。70年代,开辟果园,发展果树生产。90年代,区政府抓丘陵山地综合开发,建立果树基地...
122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1949年之前,群众已经有采集野生食用菇类的习惯,主要采集香菇、粉红菇、雷公菇、鸡肉菇等。60年代初,开始人工栽培香菇、草菇、蘑菇、白木耳等。70年代,以蘑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逐步发展。主要食用菌有蘑菇,60年代中期开始在室内菇房...
123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农业中养殖业的情况,介绍了畜禽饲养,蜜蜂饲养和水产养殖的相关内容。
124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畜禽饲养的发展历程和疫病防治情况。在1949年前,民间饲养的畜禽品种主要有猪、牛、羊、兔、鸡、鸭、鹅等,主要用于家庭传统副业。1949年后,政府开始实施畜牧总方针,扶持农民发展畜牧业,同时逐步建立畜牧兽医机...
125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厢地区养蜂业历史悠久,适宜养蜂业的发展。主要饲养中蜂和意蜂,采用活框新法饲养。养蜂业生产逐渐回升,但管理不善导致数量一度减少。1993年后,加强饲养管理,养蜂业逐渐回升。
126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境内溪河沟渠交错,池塘、水库星罗棋布,适宜水产养殖。淡水养殖是境内的重要产业,包括池塘养殖、河沟养鱼、水库养鱼等。1994年,全区淡水养殖面积2306亩,水产品总产1020吨。此外,还有鳗鱼养殖和稻田养鱼等特色养殖模式。
127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农业中林业的情况,介绍了森林资源,山林权属,营林生产和森林保护的相关内容。
128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包括面积蓄积量、树种资源和古树名木等。已考查的树种有200多种,分为绿化、经济、观赏和竹类等四大类。一些古树名木如东晋古樟、唐代荔枝树和南山油杉等被列为保护文物。
129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在1951年进行山林土改,将大部分山林分给私人所有或归原耕原植者,对氏族林分给私人所有、若干户伙有和自然村共有,对地主、富农占有的山林进行没收或征收。1961年起,对山林权属进行调整,大部分山林归大队、生产队所有,同时划出自...
130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在民国时期开始采种育苗,但造林很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实行了林业政策,群众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政府还推行了封山育林措施,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增长。
131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在民国时期就开始了护林防火工作,但森林资源因过度砍伐和山林火灾而严重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开始实施森林保护措施,包括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林政管理。在护林防火方面,加强了护林防火组织和制度建设,提高了群众的护林意识...
132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唐代境内已有水利工程,宋代是城厢水利工程建设鼎盛时期,明清时期水旱灾害频繁,民国时期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发动群众兴修农田水利,建设与管护并重,全面恢复、整修加固原有水利工程设施,并逐步扩大农田水利建设规模。
133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的引水工程和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包括木兰陂和泗华陂,其中木兰陂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古代引水工程,具有溢洪、挡潮、灌溉等综合功能。蓄水工程包括枫坑水库等小(二)型水库和山塘,有效灌溉面积达0.51万亩。
134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该区面临水土流失问题,但经过综合治理,包括退耕还林、建设山塘、排水沟、水平梯田等措施,以及封山育林、种植果树等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62亩,初步见效。同时,该区还加强了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加强了水土保持...
135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的水利管理情况。水利管理机构在1990年4月成立,全区水利管理机构基本健全。水利工程实行县(区)、乡、村三级管理。1984年后,境内大型的引水工程木兰陂、泗华陂归莆田县管。乡管的有乡内各类水利工程设施,由乡水利工作站负责水利...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