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567条
析出资源
2179条
图表
387条

检索条件

与 “地方史志” 相关
共 2567 条 79 / 172
1171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后,人民教育馆先后在大十字街设立宣传栏、夜光报、黑板报等宣传时事政策。1950年起,先后举办过“新婚姻去图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图片”、“毛主席在南丰革命实践活动”、“纪念曾巩逝世九百周年”等大型专题展览及其他展览88次。1978~1...
1172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光绪时,县城鲁琪光等人在南丰聚友清唱北昆,以后饶兰孙从苏州返丰,又传唱苏昆,并加打击器乐,名五柳居昆腔丝弦会,后又名九成社,盛极一时,直至南丰解放后才停止活动。九成社对发展南丰民间吹打、丝弦音乐有一定的影响和贡献。民国32年10月8日,由...
1173
歌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8年“五四”运动后,《五四纪念爱国歌》传入南丰。民国15年,北伐军进入南丰后,民众学唱《国民革命军歌》、《锄头歌》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南丰苏维埃政区工农群众高唱《工农革命歌》、《暴动歌》、《剪头发歌》等。建国初期,革命歌曲《东方红...
1174
舞蹈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丰城乡盛行傩舞、和合舞、竹马等民间舞蹈。抗日战争时,临川女中学生在南丰演出《西瓜舞》。解放初,提倡老解放区传来的扭秧歌群众性舞蹈。1950年元旦,由一外地返乡青年编导的《农作舞》、《插秧苗》、《喀什喀尔》等新内容的民间舞蹈,由南丰初中学生...
1175
演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南丰各乡苏维埃都有业余剧团,“每逢激动人心之事,即编成剧本演唱”,如《反国民党四川调》。抗日战争初,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演剧七队及江西省乡村抗战宣传巡回工作团第五、七分队在南丰演出《打回老家去》、《大刀进行曲》...
1176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2年和1959年办“话文”(道情)学习班2次。1956年办俱乐部骨干及农村文娱积极分子培训班2次,学员150人。1963年办文艺训练班l期30人;编印《农村俱乐部》24期,2.4万份,发到俱乐部。1987年举办各类文艺训练班16期。
1177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南丰县志》载:“南丰无优倡,梨园皆来自外境”。但群众却喜爱看戏,一遇演出,则“男女聚观,夜以继日”。南丰与宜黄临界,受宜黄艺人影响,清时有人赴宜黄学戏,或宜黄艺人来丰传授,戏班由此而兴。剧种有宜黄戏、傀儡戏、帐背戏、三角班、京戏、睦剧...
1178
戏班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宜黄戏人称“大戏”、“土班”、“上路班”,以唱二簧腔为主。因三溪、西溪、沙岗等乡邻近宜黄县,戏班较多。“秀福班”、“合顺班”、“聚和班”、“际溪复兴社”、“李新班”、“有利班”、“春和班”等戏班较为出名,常赴南城、黎川、广昌、宁都及福建邵武...
1179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宜黄戏人称“大戏”、“土班”、“上路班”,以唱二簧腔为主。因三溪、西溪、沙岗等乡邻近宜黄县,戏班较多。“秀福班”、“合顺班”、“聚和班”、“际溪复兴社”、“李新班”、“有利班”、“春和班”等戏班较为出名,常赴南城、黎川、广昌、宁都及福建邵武...
1180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傀儡戏又名提线木偶,唱腔以二簧为主,所用傀儡与福建泉州提线木偶相似,班内每人都能吹拉弹唱,表演多种角色及行当。“双和堂”、“三和堂”、“四喜堂”等戏班较有名声。建国后,老艺人邓叨仂两次被省文化厅聘为顾问,传统剧目有《三仙阁》、《长生果》、《...
1181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帐背戏又名布袋木偶,以太和镇店前班为最,1人操琴,1人脚打鼓锣,套上木偶表演,生、旦、净、末、丑均凭1人所为,人称“双手演出千般古,两目观尽万世奇”。传统剧目有《李三保下山》、《南山打虎》、《刘先生打卦》等。其中《南山打虎》剧目最能吸引儿童...
1182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三角班初期仅有小生、小旦、小丑三脚色,剧目多为反映劳动及生活的小戏,后逐渐增加角色能演大剧目而形成“半班”称采茶戏。著名戏班如俗谚所云“西有白舍茶亭班、东有太和店前班”。传统剧目有“《毛洪记》、《蔡鸣凤辞店》、《小采桑》、《卖樱桃》、《瞧干...
1183
京剧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24年,由领班、流落艺人组成京戏“民乐班”。民国35年改为“娱乐班”。南丰解放后又改名“琴声班”。班内有“班底”与“角”。班底多为配角、龙套及乐队等,租用服装道具,不开演则无工资。被邀请的流动主要演员为“角”自带行头,拿包银或分成。
1184
剧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4年6月,县人民政府贯彻文化部《关于民间职业剧团登记管理工作的指示》,对劳动京剧团进行整顿和登记,10月转为民营公助性质的南丰京剧团,演职员50人。1956年2月18日由县人民委员会批准,改为全民所有制的地方国营南丰县京剧团,演职员5...
1185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19年的《南丰社会调查报告》中谓:“每逢赛会迎神,咸集优伶演出社戏,故各处戏台颇为雄丽,建筑广大”。1985年县戏曲文物调查时,发现三溪、市山、桥背、洽村、白舍等乡、镇各存古戏台1座;傅坊存2座;莱溪存3座;西溪、中和各存4座;洽湾存5...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