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567条
析出资源
2179条
图表
387条

检索条件

与 “地方史志” 相关
共 2567 条 77 / 172
1141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初,南丰有个体商贩400余户。1956年组织起来的合作商店202户484人,资金68739元;合作小组381户381人,资金9878元,其收入多不稳定。“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体经营受到种种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至1978年,...
1142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50年为147.7万元,1957年为578.6万元,1962年为987万元,1967年为1408万元,1970年为1450.8万元,1975年为1977.25万元,1978年为2383.19万元,1985年为...
1143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即已实现的社会商品购买力),1950年为147.7万元,1957年为578.6万元,1962年为987万元,1967年为1408万元,1970年为1450.8万元,1975年为1977.25万元,1978年为23...
1144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几个年度,全县已实现的社会集团消费品购买力:1974年为194.60万元,1975年为204.71万元,1976年为234.38万元,1978年为308.66万元,1979年为485.13万元,1982年为357.61万元,1985年为48...
1145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全县农村已实现的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1970年为369.92万元,1972年为370万元,1975年为407.84万元,1978年为562.09万元,1979年为1035.72万元,1981年为1125.32万元,1983年为1320.94...
1146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城乡居民剩余购买力的货币表现形式为储蓄存款和手存现金。全县农业居民的手存现金,1984年为959.9万元,1985年为860万元,1986年为1300万元,1987年为1411万元。
1147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民初,乡绅富室衣着讲究,西装革履相继出现。广大劳动人民,则穿自制土布的传统服装,款式基本相同,颜色单调。民国时期,人们衣着十分简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形象地反映当时南丰人民的衣着状况,许多贫苦农民,一床被子全家盖,一件...
1148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衣着服饰清末民初,乡绅富室衣着讲究,西装革履相继出现。广大劳动人民,则穿自制土布的传统服装,款式基本相同,颜色单调。民国时期,人们衣着十分简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形象地反映当时南丰人民的衣着状况,许多贫苦农民,一床被子全家...
1149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民初,乡绅富室衣着讲究,西装革履相继出现。广大劳动人民,则穿自制土布的传统服装,款式基本相同,颜色单调。民国时期,人们衣着十分简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形象地反映当时南丰人民的衣着状况,许多贫苦农民,一床被子全家盖,一件...
1150
饮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南丰农民主杂混食,甚至糠菜半年粮。农闲时节普遍一干二稀,还有些偏僻山区的农家,为节省粮食,终年吃“泡米饭”,饱不耐久。每遇灾荒年景,人们更是餐不离稀,糠菜当主粮。建国后,农民的吃饭问题得到解决。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粮食年...
1151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南丰农民主杂混食,甚至糠菜半年粮。农闲时节普遍一干二稀,还有些偏僻山区的农家,为节省粮食,终年吃“泡米饭”,饱不耐久。每遇灾荒年景,人们更是餐不离稀,糠菜当主粮。建国后,农民的吃饭问题得到解决。国民经济恢复期间,人均口粮在200~2...
1152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城镇居民饮食多为粗茶淡饭、青菜萝卜,荤食很少。早上,腌菜、萝卜干等下泡饭,少数经济条件稍好的人家上馆或到摊点吃水粉、豆浆、油条或其他面点。不少贫困人家则一日两餐不离稀,极少见到肉食。建国后,城镇居民的食粮有了保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53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普通家庭使用的日用品单一、低廉、质差。建国后,家庭日用生活品不断充实、更新和现代化。近年,又有新的发展,许多人家时兴胶木板制作的装饰橱、组合沙发和席梦思床等,显得典雅别致。1987年,全县日用品消费956万元,平均每人41.87元,...
1154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初期,全县拥有耐用消费品的人很少。1953年开始销售自行车,其销量仅7辆,到1962年,全县共销售312辆,其他耐用消费品罕见。20世纪70年代,人们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逐渐增加,人们常称“老三件”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1155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南丰农村居住条件贫富悬殊。普通人家多为砖木结构平房,往往几户人家合住一宅,厅堂公用。多数人家老小同住一室,乃至人畜为邻。穷困人家,则住茅棚草房,外面下大雨,里头落小雨。还有不少无房农户,以寺、庙、祠堂栖身。而富室住宅却多为一家独院...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