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567条
析出资源
2179条
图表
387条

检索条件

与 “地方史志” 相关
共 2567 条 66 / 172
976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品种有本地泥鸭、麻鸭、番鸭、凫鸭、北京鸭等。饲养量建国前农户仅有零星饲养。1959年市山公社开始用炒谷孵雏鸭后,泥、麻鸭饲养量大幅度增加,除本地饲养2万羽外,还有10万余羽销往福建等地。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养群鸭已成为发家致...
977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有本地泥鸭、麻鸭、番鸭、凫鸭、北京鸭等。
978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农户仅有零星饲养。1959年市山公社开始用炒谷孵雏鸭后,泥、麻鸭饲养量大幅度增加,除本地饲养2万羽外,还有10万余羽销往福建等地。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养群鸭已成为发家致富的重要门路。到1987年,全县养群鸭超过18万羽...
979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凫鸭、北京鸭为各户分散饲养,多放养在池塘边、田边自行觅食。泥鸭、麻鸭、番鸭均为群牧,平时在江河港汊及水塘中放养,觅食小鱼虾和水草为主,佐以适量精饲料,水稻收割后在田中放牧,检食落谷。群鸭有专人牧放,早放晚关。
980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品种有本地白鹅、灰鹅和狮头鹅3种。饲养量太和、傅坊、白舍、波罗、西溪等乡有较多饲养,全县约2000余只。饲养方法零散饲养,以食青菜和青草为主。
981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有本地白鹅、灰鹅和狮头鹅3种。
982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太和、傅坊、白舍、波罗、西溪等乡有较多饲养,全县约2000余只。
983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零散饲养,以食青菜和青草为主。
984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散养为主,自由觅食为主,清晨开笼,旁晚关笼,喂以适量精饲料。近10年来,农村出现一些养鸡专业户,采取圈养或笼养的方式,喂以混合饲料和青菜等饲料,这种喂养方式均选用优良鸡种,生长快,产蛋多,有发展趋势。
985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丰县城附近历来有少数人养蜂,所产的桔花蜜是蜂蜜中的上品。建国前,养的均为土蜂,产蜜很少。建国后引进意大利蜂,产蜜量增加很多,1971年养蜂64箱,产蜜280公斤,1973年养蜂259箱,产蜜3700公斤,1986年养蜂384箱,产蜜513...
986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疫病种类牛病传染病有:牛瘟、牛炭疽、口啼疫(五号病)、牛出血性败血症、流感、传染性肠炎、李氏杆菌病等。1983年春,连续发生两次病毒引起的大批耕牛死亡事故。县及时成立防治牲畜五号病办公室,各公社均成立防治五号病领导小组,采取隔离治疗,活埋、...
987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猪病传染病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喘气病、仔猪副伤寒、仔猪白痢、猪链球菌、猪流感、传染性肠胃炎等。
988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丰曾于民国25年设置家畜防疫所,但形同虚设。疫病发生时,只靠民间兽医和阉割人员用土法偏方治疗,收效甚微,常出现整户整村鸡、猪瘟光。建国后,人民政府逐步建立和健全畜禽疫病防治体系,1951年成立南丰兽医站和家畜防疫队,配有专职兽医干部2名,...
989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对畜禽疫病的防治,始终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1955年5月30日县人民政府发出通知,从1955年开始对猪瘟、猪肺疫、猪丹毒3种主要传染病进行春秋两季防疫注射。1960年以后对鸡进行新城Ⅰ系、Ⅱ系疫苗注射,效果也很明显。由于畜禽流...
990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丰水面辽阔,水产资源丰富,农民历来有养殖家鱼习惯,是农家一项主要家庭副业。水面南丰水系属长江流域抚河水系。建国后,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其中鲤科38种,鳅科5种,〓科3种,胡子鲶科、〓科、鲡鱼科各2种,其余6各科各只有1种。草、鲢、鳙、青、鲤...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