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759条
析出资源
756条
图表
1条
专题
1条

检索条件

与 “吳汝綸” 相关
共 759 条 36 / 51
526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记述了李鸿章与法使德理固讨论了中法在越南的冲突和关系。德使认为中国在越南的行动对法国构成困扰,特别是黑旗党的问题。李鸿章则认为中国并没有暗助黑旗党,并解释了北圻境内滇粤之人的情况。双方未能就如何解决越南问题达成一致。
527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记述了关于清朝政府与英法等国进行外交交涉的记录,主要涉及天津调停事宜。其中提到巴使已定于24日起程,而法国使节德理固则多次提及越南事务,表示越事在天津绝无成议,未便深询细节。德理固即将进京,鸿章嘱咐其明天检查电语,拟具节略,并在25日早...
528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章是关于清朝政府与法国使节德理固的交涉记录,主要涉及天津调停事宜。德理固认为在天津商量不妥,但中堂既然如此说,则明日将电报查清后,于后天早上进京,在路经贵署时再与德理固晤谈。德理固还认为外部如有与贵国通融办理之法,本大臣也所欣愿。德理固...
529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清朝政府与英国巴使的交涉过程,讨论了越南分界和通商设关等议题。巴使表现出英明和经验,将来共事或不会有所谓“专于簸弄”的行为。在分界问题上,提到了“虚价”即去年冬天与宝使所议的条款,认为分界能早议定则通商设关处在自己界内,或...
530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了清朝政府与英国巴使之间的交涉过程,涉及越南分界和通商设关等议题。虽然巴使表现出一定的专业素养,但中法之间在越南问题上的分歧较大,难以达成共识。双方就分界和通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但未达成任何协议。最后,巴使离开了北京,但...
531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段文字讲述了清朝政府与法国巴使就越南分界和通商设关等议题进行交涉的情况。巴使提出了两个方案,但都被中方拒绝。最后,巴使离开了北京,但双方的分歧仍未得到解决。
532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段文字是关于清朝政府与法国巴使就越南分界和通商设关等议题进行交涉的讨论。双方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难以达成共识。最终,巴使离开了北京,双方的分歧仍未得到解决。
533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记述了驻德法使郭式尔谈越事,丹崖七月七日来函抄寄给驻德国的中国使节。陈季同六月间在巴黎探访越南事务,其密记由丹崖以书信形式钞寄呈览。
534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讨论了广东沙面发生的骚乱案件,并提出应采取措施来平息人心和达成解决方案。文中提到先前与英国按察使的交涉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而现在与澳门方面联系处理此案也受到了阻碍。同时,文中还提到了针对大西洋人踢伤华人案件的处理方式和该案件的实际情况,...
535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讨论了广东沙面发生的事件,并阐述了美国杨使和英国巴使的意见和辩论。文中提到,根据条约,洋人犯罪应由该国官讯断,因此沙面案件应由英国官司审理,无法由华官强行更改。同时,文中也提到了委员伍廷芳熟知英国法律,指出如果英臬司定罪不实,虽不能翻案...
536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记述了美国杨使和一位不明的中国官员的对话。在对话中,美国杨使对上次未能前往广州表示遗憾,并解释了张宫保的期望。中国官员向杨使介绍了沙面焚烧洋房事件的状况和赔偿情况,杨使也提供了有关英德两国的处理方法的信息和建议。然而,双方对于赔偿金额的...
537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记述了英使巴夏礼与一位中国官员讨论了广东沙面焚毁洋房一案。巴夏礼认为英按察司审判不公,应重新审理。此外,他主张朝鮮应与各国通商并减轻税以吸引商人。他也谈到了茧税太重和上海丝绸公司关闭的问题。
538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段文本主要是关于中国与法国在越南的领土争端和通商问题的讨论。文中提到,中国不希望看到法国在越南的行动侵犯到中国的利益,同时主张越南应与各国通商并减轻税负以吸引商人。此外,文中还讨论了茧税过重和上海丝绸公司关闭的问题。
539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段文本主要是关于中国和法国在越南的争端和军事问题。其中提到,中国主张越南应该与各国通商并减轻税负以吸引商人,同时认为法国在越南的行动没有必要添加这么多军队。而法国则认为需要更多的军队来维护在越南的利益。双方之间存在争议和误解。此外,文中还...
540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段文本主要描述了中国和德国在天津就汕头和厦门两个案件的情形进行了交涉。中国方面主张地方官员应该处理与土地有关的案件,并且表示不能钦派其他省份的官员前往勘察。此外,中国认为商人不应该赔偿违反条约的损失。德国领事则认为德国因此事撤换了汕头领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