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706条
基础文献
17条
析出资源
616条
图表
297条
人物
31条
事件
624条
地名
7条
专题
52条
作品
62条

检索条件

与 “南靖县” 相关
共 1706 条 9 / 114
121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这些段落介绍了三位杰出人物的成就和事迹,分别是张庆重、陈祯禄和王长水。他们在教育、业务、政治和医疗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关键词:张庆重、陈祯禄、王长水、教育、政治、商业、
122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张庆重(1910-1992)是福建南靖华侨,曾在印尼创办工商企业,支持抗日救国,后迁居香港和新加坡继续投资并支持公益事业,慈善广泛,为桑梓贡献良多。
123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陈祯禄是深受尊敬的华侨实业家、政治家,促进马来西亚经济繁荣,创办马华公会,推动马来亚独立,被授予特殊封号,保护华人权益。
124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王长水,南靖华侨农场革命烈士,参加红军,被捕后宁死不屈,深受人民敬仰。
125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南靖县“水龙”抽水机的发展史以及其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文章还介绍了抽水机的初创、发展、命名以及相关管理情况。
126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金山渠道的起源和建设过程,以及渠道的设计、施工和沿途建筑物的情况。同时,文章还提到了渠道建成后对当地农业和经济带来的影响,以及渠道管理所的成立和人员管理情况。
127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靖城镇草坂村在解放前后的水利建设和经济发展情况。文章追溯了草坂村的历史和地理条件,详细描述了当地的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以及这些设施对当地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28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1981年9月22日,南坑公社受台风影响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以及当地政府和人民解放军的抗洪救灾情况。
129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岣嵝碑》的历史背景、重刻情况、原文翻译和内容大意,以及清代南靖知县马逢皋等捐资重刻的《岣嵝碑》的发现和保存情况。
130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1908年(戊申年)漳州地区发生特大洪水后,南靖的靖城堤溃决,华侨林尔嘉先生和叶崇禄先生等人发起并组织了赈灾行动,包括筹款、购买粮食、修复堤岸等。文章还记录了修复工程的具体情况,包括工程规模、耗资、修复内容等,以及参与者的名单...
131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这是一篇对慈善捐款进行公示的文章,详细记录了来自不同地方和团体的捐款,包括各个地方的华侨商会、医院、公司等,以及具体的捐款数额和用途。
132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可以解除群众争水抗旱的困难,提高农作物收成,增加粮食产量。
133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南靖县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森林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林业生产的悠久历史和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
134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东爱村科学造林的经验和成果,包括组织机构规划、典型示范、经验总结、全面铺开等过程以及造林的成果。文章描述了东爱村在造林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促进粮食增产、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变化。
135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船场镇在林业开发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包括整理旧林地、开发新山地、种植林木和果树等,同时也强调了个体在荒山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