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卓尼县” 相关
共 733 条 8 / 49
10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按1973年自然增长率推算,14年来,全县共计少出生19701人。出生率由1973年的44.23%。降低到1990年的17.42%。岀生率降低了26.8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降低了20.79个...
10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2年6月16日,甘南州人民政府公布了《甘南州计划生育实施办法》,对生育胎次、生育范围、婚育年龄、奖罚办法作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并按照人口分布、自然条件、地广人稀的边远山区等实际情况,明确制定了一、二、三胎的生育政策。
10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卓尼县治安管理机构及社会治安情况。
10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9月11日,洮岷路保安司令杨复兴率部起义。11月,中共岷县专署派遣杨培才等19名干部来卓尼开展工作,鉴于卓尼是少数民族地区,组织形式和新政权机构名称均未确定,干部职务也未任命,只对19名干部作了业务上的大体分工,指定5人从事公安工...
11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县公安局从成立后,重视干警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每年都要委派干警参加省、州公安部门举办的各类长短期培训班,加强和提高了干警的业务素质。从1950年到1990年底,先后共委派26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
11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5年11月14日,经中共卓尼县委批准,成立卓尼县公安局第一届党委,委员由5人组成,党员发展到31人。
11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县公安局干警队伍,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特别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警队伍建设纳入依法治警的轨道,管理体制日臻完善,组织机构不断健全。
11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卓尼县中队”,隶属公安局和甘南州武装警察科。实行义务役制,编制33人,是年实有32人,编为3个班。驻址在县公安局大门左侧,有砖木结构营房23间,约400余平方米,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主要职责和任务是执行押解,看守人...
11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50年代初,公安器材设施几乎是空白,60年代始有旧式普通照相机和简单的现场勘査箱2个。1986年起,刑事技术实行三级点以后,上级业务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刑侦技术器材等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
11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严厉镇压反革命分子活动的指示》,同年7月21日,政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出了《关于镇压反革命的指示》。区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了对反革命案件的侦破和对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反动道会门头子等五个方面...
11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卓尼实行“不分不斗”的政策,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没有划分阶级成份。1958年大辩论中,在部分农村开始划分阶级成份。1958年全县有1138人,被列为改造对象的“四类”分子。其后,分别在1961、1965,1969年结合“...
11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10月,卓尼区公安局设立治安股,1955一1976年改设治保股、治保组。1977年恢复为治安股,1980年又增设内保股,1985年将内保股并入治安股。组织机构名称虽几经变更,但其性质和任务始终未变。
11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5年前,公路交通实了亍以线管理的体制,卓尼、临潭划为一线,交通管理由临潭县交通管理站负责实施。19矗年10月,国务院决定:改革交通管理体制,“全国城乡道路由过去多头管理改为由公安部门统一管理。”实行以县划片,以片管理的办法。1987年...
11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自1951年起,卓尼县公安侦破的政治案件类型有:特务案件、反革命集团案件、反革命叛乱案件、反动标语案件、外勾敌特组织案件、诬蔑领袖人物案件、伪造证件案件、反动会道门案件、宗教非法活动案件等。
12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6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办法》和甘肃省公安厅甘公治(86)11号文件精神,对全县党政干部中配带的35支各类手枪进行了认真的清理登记,对按规定不符合配带枪支的,作了及时纠正,共收交29支。同年,根据甘南州公安处《关于全州建立枪...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