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卓尼县” 相关
共 733 条 16 / 49
22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卫生管理机构主要对卓尼县的县卫生局、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县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的相关机构介绍。
22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医疗机构主要对卓尼县的县人民医院、区、乡卫生院、所简介、洮河林业局职工医院、甘南州卓尼西尼沟疗养院的相关介绍。
22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防疫机构主要对卓尼县的县卫生防疫站、县性病防治站的相关介绍。
22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区的妇幼卫生工作由自治区统一指挥,并先后在录竹、拱坝、迭部、新堡等区卫生所之下成立妇幼保健站,并配备1〜2名妇幼医生和助产士从事妇幼保健工作。
23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医疗中主要对卓尼县的医疗队伍、医疗设备、医疗业务、医疗经费的相关介绍。
23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经济文化落后,社会卫生状况差,医务人员少,仅有一两家私人经营的中药铺兼营行医,其余农牧民的治病全靠当地藏医和寺院的医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全县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工作也开始得到重视,医疗队伍逐年增长。1987年6月18日,当...
23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截止1989年底,卓尼县各医疗机构拥有病床106张,其中城镇医院70张,乡村卫生院36张。医疗器械的发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逐年不断增添和更新。
23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38年4月1日,卓尼设治局卫生院成立,其医疗工作仍为上层官僚服务,民间的医疗条件并未改善。1988年全县18个城乡医疗机构就诊患者达108123人次。
23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对卓尼县的主要年度卫生事业费支出的详细统计介绍。
23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对卓尼县的传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妇幼保健、爱国卫生运动、食品、学校卫生的相关事业建设的介绍。
23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县成立防疫委员会后,逐渐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防治网,依靠基层医疗单位和赤脚医生,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在国家划定的25种传染病中,县境有9种传染病,即麻风、结核、天花、伤寒、鼠疫、麻疹、百日咳、小儿麻痹症、细菌性痢疾。
23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地方病主要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克汀病、氟中毒病、大骨节病、布氏杆菌病、性病等。1977年11月1日,成立县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制订防治措施,进行全面调査和疗效对比观察。
23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少数民族妇女、儿童的身体保健得到社会的重视,被列入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日程。1979年9月1日至20日,对县级机关3所小学及城关镇的上卓、上城门、寺台子、白塔4个大队1〜7岁的儿童609人进行了健康检査。
23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2年,卓尼自治区行委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人人讲卫生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大检查,共检査117个单位和个体户,评比出卫生先进集体。
24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县县食品卫生进行了详细检查,并给经营饮食、副食品的103家颁发卫生许可证。全县各学校均有周末大扫除的卫生制度,在部分学校还开展卫生先进流动红旗制,并对学生卫生进行定期检査、宣讲卫生常识等健康教育活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